新形势下的战略决策
路透社分析称,普京建立国家近卫军,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基于国家安全形势所做出的战略决策。国家近卫军最根本的特点是脱离了原俄联邦内务部,成为一支独立的武装部队,直接对总统负责。国家杜马代表亚历山大·辛什泰因称,从历史上看,执行内卫任务的内务部队,虽然归属内务部管辖,但这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它有自己一套独立的垂直管理与建设体系,“世界各国经验告诉我们,将内务部队真正独立出来后,它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其实,此番改制早就酝酿多时了。2000年,普京首次担任总统后不久,便提议成立直属总统的国家近卫军,并纳入涉及执法机关改革的法律草案,但这项草案未在国家杜马通过。2013年秋,组建国家近卫军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倡议者是内务部副部长兼内务部队司令维克多·佐洛托夫将军,他之前曾在负责总统安全的联邦警卫局任职。经过佐洛托夫的努力,内务部队的“军事色彩”进一步加强,装备许多新式武器,还把跨部门警卫局、内务部航空兵中心等力量纳入麾下,为国家近卫军的诞生奠定了组织基础。
根据普京发布的总统令,国家近卫军司令由原内务部队司令维克多·佐洛托夫担任。这支武装的基本任务是打击国内外敌人各种颠覆、分裂与破坏活动。总统授予该部队的特权是:当犯罪主体已对周围人员或环境构成威胁,必须立即采取反制行动时,可直接开枪。另外,该部队可检查公民的个人文件,并对其住所进行搜查。
“两把利剑”令人生畏
为了充实国家近卫军的实力,俄内务部原有的国家统一企业“警卫”公司、快反部队、特种机动部队、快速反应特种部队等也被划走。据分析,国家近卫军规模接近40万人,包括原内务部队18.5万人,特种机动分队与快反部队6.7万人,枪支使用审批局5万人,跨部门警卫队4.2万人,国家统一企业“警卫”公司4万人,以及内务部航空兵部队等。不过,内务部队发言人潘琴科夫强调,具体兵力尚未确定。
专家指出,原内务部队的特种机动部队和快反部队,将成为国家近卫军的“两把利剑”。特种机动部队的俄文缩写是“OMON”,现有4万人左右,它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所有人口超过50万的俄罗斯城市都建立了OMON。1994年第一次车臣战争中,OMON发挥了重大作用,全国各地的分队都派出人员参战。2002年10月,车臣分离武装在莫斯科轴承厂歌剧院绑架人质,OMON在营救过程中表现神勇。
快反部队诞生于1978年11月9日,起初名为“特种警察部队”,主要任务是保卫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1992年秋,该部队改称“快反部队”。快反部队与OMON有着巨大区别,前者所有成员均为少尉以上警官,主要应对突发事件(如恐怖袭击),后者却有大量士兵,负责的工作也较多较杂。
至于跨部门警卫局,成立于1952年,隶属苏联内务部。到2003年,该局人员超过37.7万,负责保卫427个设施和机构。2005年,俄罗斯对其进行改革,将大量人员分流至新成立的“警卫”公司。“警卫”公司属于内务部麾下,主要负责警戒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和安保值勤任务,而跨部门警卫局则仅负责对重要设施的技术监控与出警。
落实“新国家安全观”
俄《国防》杂志主编伊格尔·科罗特琴科认为,国家近卫军的出现,与俄政府高层形成的“新国家安全观”密不可分。俄领导人已经意识到,现代战争已没有前线与后方之分,也不会局限于某一地域或某一方向,而是会在国家全境展开。除了具体的国家行为体,俄罗斯需要防范的对手还包括得到境外势力支持的叛乱分子和渗透入境的雇佣军。更重要的是,叛乱分子和雇佣军的行为往往不受任何规则约束,从而导致军事行动呈现“强盗化和恐怖化”特征,变得极为惨烈与残酷。为了应对外部势力策动的武装叛乱,执行平叛行动的武装力量必须拆分成多个战术集团,并采用与叛乱分子相似的行动样式,这就需要对武装力量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
依照最新的《俄联邦军事学说》,成立国家近卫军将解决以下几个重要任务:提高国家内部安全系数;提高法制保障水平;优化执法系统的财政分配;取消职能重叠的执法部门;打击存在外国背景的各类政治或刑事犯罪集团。据透露,国家近卫军接受俄国家防御指挥中心的实时控制,后者显著缩短了信息流的处理流程,能帮助国家领导人快速针对威胁做出应对。此外,国家近卫军的“特战”色彩将进一步强化,与俄军总参特战司令部相互支援与协作。有消息称,国家近卫军将获得与军队相同的军衔和编制,而不再采用警察编制。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近卫军还将加强对高级法律军官的培养,提高淘汰率,让所有军官都具有中级以上的教育水平。 张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