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陆康谈艺术书籍设计
     
2016年04月3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雅俗共赏印谱书
陆康谈艺术书籍设计
南瑶
■ 经过陆康再创作的《诗经植物彩笺》成了艺术品
■ 制作精良的《小康大同》充满了传统的淡逸冲和之美
  ◆南瑶

  近一两年来,当代篆刻家陆康先生将乐于创新与打破的精神从篆刻与书法带到了艺术书籍的创意设计,与年轻设计师及同道好友合作,出版了《小康大同》《吉印祥语》《祥云》《年年吉祥》《歳歳平安歲歳寿》《歳歲寿》《接福》等一系列精致淡雅、平易近人的新式“印谱”。“不管我做笔记本也好,做‘小书’也罢,甚或被茶商朋友拿去当作茶礼,我觉得都是好事,因为借由我的尝试,让篆刻这门相对小众的传统艺术走近了普通大众。”陆康如是说。

  对艺术类书籍设计的有益尝试,正与陆康在本业内,能够“从传统书法形态中的精神贵族转换为现代书法实验中的先锋”的精神一脉相承。他回归了书籍用以传播阅读的本位思考,在普遍追求豪华大开本、精装版,或是求怪求奇,过度装饰的风气下,返璞归真;在他的奇妙构思,至美艺术格调的艺术追求下,融入了现代书籍艺术的新潮,数本书的实践之后,竟也创出了陆氏印谱的新风格:即以传统文化为骨,对现代人阅读体验的尊重以及文雅素朴的美学欣赏。

  传统文化的当代思考

  陆康幼承庭训,得祖父陆澹安教授,学习古文辞和书法。青少年拜在被赞为“元朱文近代第一”的陈巨来先生门下学习篆刻,天时地利,又叩拜现代诸多书画篆刻大家汲取艺术营养。上世纪80年代到中国澳门发展,后又游历欧洲,新世纪前后归来。丰厚的人生经历,开阔的眼界,让陆康的艺术观有着扎实的传统根基,但又不受束缚,勇于创新。与篆刻情深意长,陆康却不讳言篆刻是一门小众艺术,传统印谱更是小众中的小众,非身在此间的人不会关注。

  印谱拓制作为艺术书籍中的一个特殊门类,也称“印存”、“印集”、“印式”、“印举”、“印留”、“印稿”等,是中国印章艺术赖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方式,是印章所处时代的人文、历史以及社会形态真实的记录。从原印钤盖、木刻翻摩、摹刻到现代制版印刷,印谱的功能大多停留于个人作品的留存,或鉴赏家将自己收集的历代印章和篆刻精品拓谱汇编成册,供后人研究、欣赏和临摹。至上世纪50年代,“主题印谱”的出现,让篆刻获得了和大众亲近的机会,陆康回忆自己少时,《鲁迅笔名印谱》《长征印谱》《养猪印谱》《古巴谚语印谱》都相当流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陆康自己篆刻、制作了《中国科学家印谱》《黄山印谱》《鲁迅著作名印谱》,尽管印章已经散失,那几本陆康亲手打章、穿线制成的印谱如今读来依然亲切。

  今天,除了在书画圈,篆刻与书法一样,已完全失去了其诞生之时所具有的实用性。“篆刻起因是身份的象征和权力的象征,也是为了生活的需要而产生,从生活中来,也要回生活中去。”让小众的艺术走近大众,让艺术生活化,成了萦绕于陆康心头的问题。

  是印谱也是笔记本

  第一次尝试,起因是有名士之风的陆康邀请三百亲朋,开了一个作品分享会。会议结束,按传统惯例,总得送每位与会者一本印谱作纪念。“三百人中,真正搞篆刻的不到10%,拿回家去,谁会去看呢?”陆康决定设计一本普通人平时也会翻看的非常规印谱。什么是不管哪个行业的人都可以常常用到的?一本质地精良,又有文化内涵的笔记本如何?

  很久以来,陆康一直在思考“书画”的问题。王羲之创造了中锋为美的线条,讲究行气,以前是实用主义加艺术性,现在完全走到了艺术的审美角度,那么何不打破以前写文书、考官的种种规矩,从视觉上再做一些开拓呢?同样的思路,也应该放到篆刻上。以前打印章,有引首章、压脚章,位置都有严格的规定,差一点,别人都会诟病不专业。“现在除了平衡画面,或是为了达到冲击性的视觉,完全可以打乱构图。”陆康道。

  传统的印谱,一个章打在书页的正中,用纸要适合印泥。要做笔记本,首先纸张选用的是纯质纸,既满足印刷需要,又适合书写。印章的位置自然也要移一移,选的是那些带有祝愿的吉祥印。虽然从原本的主角变为配角,但戏份不管多少,只要出彩自有人叫好。

  送出笔记本的当年正是世博会,让陆康惊喜的是,半年后有人捧着盖满了世博会场馆图章的笔记本回来,请他题写“世界博览会万国博物馆印鉴”的签条。后来,又有人拿笔记本做平时开会记录,有人每天晚上用毛笔在上面抄录唐诗,当这些经过使用者“加工”,融入了使用者心血的笔记本重新回到陆康手上时,感动之余,陆康说:“这三件事坚定了我的想法,篆刻是可以进入现代人的生活,为人所用,并产生互动的。”

  弘扬阅读之美

  吉语印在战国、两汉时代即已常见,包含着人们纳祥祈福的心愿,又与传统文化有着绵延的联系,因此历代不绝。陆康原本就对这类题材内容的印章用情至深。首次的尝试成功后,陆康先后与锦绣文章出版社、文化出版社合作,出了一系列吉语印主题的印谱书。如《吉印祥语手册》除保留了吉印和笔记本的功能外,又在每个图章边加了“祥语”,如“得安康”印旁写的是“春有花,秋望月,夏有风,冬听雪,四季得安康,岁岁有温饱”,篆刻恬静停匀,陆康的配文聊聊数语却温雅而饱含智慧,与印章相得益彰。

  吉语印主题印谱得到了各界好友的一致赞誉,陆康开始思考如何拓展内容,在保留笔记本实用性的同时,寻找更多和印谱相互映托的“轻阅读”素材。

  身为大家,陆康识人常不拘一格,也乐于给年轻人机会。很快,在出版社朋友的引荐下,陆康、胡建君以及年轻的美术编辑金嵘三人组成了“黄金铁三角”,开始了对“印谱书”的创作。

  第一本《歳歲寿》的起因是曾有人请陆康刻了一百个寿印。其中有陆康满意的,也有不满意的,印谱在陆康手上一留就是好几年。时任文化出版社社长王刚听说后,建议陆康不妨换个玩法,重新出版,一定受欢迎。脑力激荡后,胡建君贡献了自己的白描文房稿,并写了很多与延年益寿相关的注脚文字。

  “在我看来,这本书到了读者的手上,也许第一吸引他们的不是我的印章,也许是胡建君老师的文字或是白描,但没有关系,只要最终读者从这本书里获取了自己需要的知识,满足了审美的需求,那我的印章能成为绿叶,也是与有荣焉。”陆康笑言。

  顺着这个思路,《歳歳平安歲歳寿》《接福》陆续出版了。引入了与之相呼应的美文和配图;审美上,既注重每一个细节,又强调整体性,凝重、精致富有质感;对书籍材料的运用也相当考究,有艺术纸、艺术宣纸。这套书开本都不大,都是二十出头的亲民价格,殊不知陆康每每自掏腰包贴补出版社,以达成定价可以低些再低些。对陆康而言,目的只有一个,要将传统文化“平民化”。

  现代设计创意为先

  沿着现代的视觉,来观照历史文脉与现代人审美需求的设计思路,陆康的“铁三角”陆陆续续出了五六本新式印谱。

  《小康大同》对陆康来说,是一本饱含情谊的出版物,是唯一一本和胞弟、水墨画家陆大同合作的著作。低调的兄弟俩没有放目录、前言、后记,很多空白页供读者将来使用。围绕“打碎”的现代观念,陆大同将自己拙趣飘逸的画作碎片化,胡建君则在旁边配上零碎的诗句作画外音,陆康的67件篆刻内容依然选用祥语吉印,三人的画、文、印如同于伯牙与钟子期于山外海上遥相应和,充满了传统的淡逸冲和之美。

  《诗经植物彩笺》变换了思路,成为了一种文化礼品。它结合了多种元素,包含了传统文化知识、手绘植物、植物种子。用纸上,采用了日本手工纸,既保留了传统笺纸的可书写性,又具有与宣纸不同的纸质效果,印刷的颜色更加丰富。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本笺纸出版物正以陆康的一枚思无邪印章统领全局。

  在这些实践中,陆康和他的“铁三角”把印谱的设计放在了当下的语境中来整体考虑,将印谱的传统功能与现代读者的需求进行平衡,将大体的视觉效果和微小的设计元素进行视觉上的互补,深化了印谱的内涵,让读者不论从哪个角度都能体会到书籍丰富的内容及视觉语言,最终体现书籍的整体之美。

  说到现在热门的文化创意产业,陆康表示,他理解创意的根源,就是把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用现代创意思维表达。“既然现在画画不一定在纸上,雕刻也不一定在石头上。”陆康说。德国约翰山堡酒庄的老板从德国风尘仆仆到上海,求了陆康印章意为将来在中国市场酒标上采用;有人拿了《歳歲寿》,把门把手做成了一枚图章的模样,上面刻着寿字;有茶商拿了《吉印祥语》稍作改头换面做了茶礼;还有朋友在德国,将生肖印谱用于制作LED走马灯……事实上,陆康并不介意有人将他的篆刻做了商业的用途。

  “能通过设计引入新的资源,将印章变成一种新的艺术载体,我很高兴。现代艺术本来就是跨界艺术,跨界后的篆刻会拥有更多知音。”陆康正以此为境,不断为篆刻及印谱寻找着更为广阔的设计思维和表现方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家装专版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家装专版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4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个人理财
   第B06版:基金纵横/汇市金市/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趋势
   第C04版:现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聚焦
   第C0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8版:艺术专版
雅俗共赏印谱书
新民晚报人物/国家艺术杂志C02雅俗共赏印谱书 2016-04-30 2 2016年04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