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中国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0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6站
志愿者徒步感受金沙江
李一能
■ 志愿者沿途提取金沙江水样 由主办方提供
  4月1日,一群志愿者从四川宜宾出发,开始了全程4000公里的金沙江徒步之旅。他们将在6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登山、环境考察、村落走访、美食寻觅、助学公益等项目,一路沿江而上,最终抵达长江源。

  队员杨亚平从小在金沙江边长大,这是他第一次以徒步的方式感受母亲河的现状。杨亚平告诉记者,这次旅行让他感受到了沿江生活着的人们与母亲河之间紧密的关系,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

  本次“穿越金沙江·回归行走·为爱徒步”大型公益活动,由阿里天天正能量和云南媒体共同发起,4月1日在金沙江与长江、岷江的交汇处——四川宜宾合江门广场正式启程。整个徒步线路自四川宜宾,沿金沙江、通天河、沱沱河直至长江源,计划200多天,绵延4000公里,高差5000多米。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用双腿去丈量母亲河,亲身感受沿江生活的人们与江河密切的关系,也能更为全面地了解母亲河的现状。”杨亚平说,金沙江生态环境的现状究竟如何?光用眼去观察还不够,徒步志愿者们携带了水质监测、无人机等设备,沿江而行,试图了解金沙江人文环境现状的真实情况。

  徒步旅行说起来浪漫,实践起来却极为艰难。许多道路都是盘山而行,地图上看上去非常近的距离,有时却要走整整一天。杨亚平告诉记者,许多队员第一天脚上就走出了血泡,但大家还是坚持了下来。

  在旅途中,杨亚平发现人们对于保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在云南绥江新城,因为配合水库建设而搬迁至此的移民们有着强烈的环保意识,江面上有人打捞垃圾,执法人员严格禁止捕鱼,污水直排入江的情况也少。但徒步沿途还是会发现一些不足,例如在大部分的沿江区域,生活垃圾直接丢入江河的情况还非常普遍,塑料袋等难以降解的垃圾漂浮在江面上,非常刺眼。污水直排的现象也时有发现,一些区域的水质污染明显超标。

  问题发现了不少,但也有改善与机遇。志愿者们发现,因为经济形势不好,许多矿场现在都已经停工,由此产生的污染明显减少,江河水质也因为泥沙含量的降低大有改善。“这是一个帮助当地转型的好机会。”杨亚平说。

  目前,志愿者们已经徒步了一个月,抵达了重庆黔江区太极乡,正在向云南丽江进发。伴随进入高原地区,接下来的旅程将更为艰难。他们并非专业环保工作者,所记录的数据可能也无法体现最精确的情况,但这次旅行的意义就在于以普通人的视角记录下长江沿岸人文生活的现状与改变,唤起人们对于长江环境的关注,引发如何改变人与自然对立关系的思考。 本报记者 李一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新民资讯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0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顶着“国字头”大肆招摇撞骗
东航两机长被吊销执照
11名矿工全部遇难
志愿者徒步感受金沙江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中国新闻A12志愿者徒步感受金沙江 2016-05-09 2 2016年05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