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组从全球各地征集来的影像作品汇聚一堂,实验性的影像艺术对多数中国观众而言尚属陌生,不过,这场展览为了解影像艺术30年的发展提供了多维角度。
展厅入口,观众首先遇见的便是一道来自“透纳奖”得主马克·沃林格(Mark Wallinger)带来的《王国的门槛》(2000),沃林格的慢镜头对准伦敦城市机场出入境区的自动出入口——亦即大不列颠“领土”的出入口。
不同于传统图片展览的展陈空间,整个展览在展览线索上做了巧妙的设计。据统计,看完整个影像展的23组作品,大约耗时将近6小时。里面包含了1分钟的短片至50分钟的中长片,参观者得以在明暗之间、有声与无声之间、欢快与阴郁之间、冲突与和谐之间、唯美与残缺之间穿梭。
展览所呈现的作品覆盖了非常广泛的影像艺术范畴,从20世纪80年代的第二代影像艺术家到当代影像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都被收录其中。
勒梅特夫妇表示,视频是我们当今时代的媒介,而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藏品来反映时代,收藏影像艺术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夫妇俩对当代艺术以及电影的热爱。
作为“2016中法文化之春”核心项目,本次展览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与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处联合主办。展览将持续至6月26日。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