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3日是第18个“世界哮喘日”。儿童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哮喘反复发作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学习和生活,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呼吸科主任鲍一笑教授介绍:“我国儿童哮喘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全国范围内华东地区患病率最高,其中上海尤为突出。在哮喘控制方面,全国控制率都明显偏低,这与哮喘患儿家长在疾病认知和治疗方面的误区有很大关系,很多家长对激素使用仍存在较大误解与偏见。”
上海地区儿童哮喘发病高
根据我国1990-2010年针对14岁以下城市儿童患病率的三次调查结果显示,哮喘的患病率大约以每10年100%的增长速度上升,2010年已经达到了3.02%。其中2010年的数据显示上海地区儿童哮喘的发病率高达7.57%。
儿童哮喘发病率逐年增高,与生活方式和外部环境改变关系密切。人体自身免疫保护系统是在与外界细菌和病毒的斗争中成长并完善的,但随着生活环境越来越舒适,接触细菌的机会越来越少,免疫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逐渐弱化,难以抵抗外界疾病的入侵;同时,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得过敏源越来越多,例如空调、地毯等使用越来越多,这种温暖、潮湿的环境导致螨虫不断滋生;此外,室外的花粉、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剖腹产的增加、退热药较多的应用、二手烟、塑料瓶的塑化剂等都和哮喘发作密不可分。
每一次发作都是一次伤害
尽管儿童哮喘发病逐年增高,但在我国,儿童哮喘控制水平却一直很低。一项调查显示,真正达到良好控制目标的儿童哮喘患者只有3%左右。鲍教授解释:“如此低的控制率和家长对哮喘危害、规范治疗的认知度不够有很大关系。很多家长在孩子发病时并没有及时开始规范治疗,还有些哮喘患儿即使已经开始治疗,但不能长期规范用药,自行停药或减药等,这些都是导致哮喘控制率低的主要原因。”
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炎症长期存在以及急性发作、多次发作会损害孩子的气道结构和肺功能。哮喘发作后经常伴随胸闷、喘息咳嗽等症状,治疗不及时可能诱发严重的呼吸衰竭,威胁孩子的生命健康。此外,哮喘发作还会造成缺课、学习成绩下降、活动能力受限、生活质量下降等,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治哮喘不必谈“激”色变
通过规范治疗,儿童哮喘可以得到很好控制。《2016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指出,对于<6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最有效的治疗药物是吸入糖皮质激素。吸入用布地奈德是一种新型的可雾化吸入的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功能,可有效控制气道慢性炎症,降低过敏性,从而起到平喘的作用。
鲍教授说:“很多家长一听说激素就会想到满月脸、水牛背、骨质疏松等,这些其实都是在长期、使用大剂量的口服激素时才可能导致的副作用。而在儿童哮喘治疗时,一般都使用雾化吸入激素。这两种激素使用方式和剂量完全不同。口服激素用量较大,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个地方。而雾化吸入激素可直接到达病变组织区域,接触面积大,即在局部发挥强大的治疗作用,能迅速改善症状。对于急性发作或反复咳、喘的小儿都有效。此外,吸入激素的剂量通常是口服激素的几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小剂量长期使用不会对孩子成长产生影响。”
需要提醒患儿家长的是,尽量避免接触引发哮喘发作的诱因是很重要的,如果已经有相关症状,要尽早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就诊并坚持规范用药,控制良好的哮喘患儿也能像其他同龄孩子一样正常自由呼吸,享受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