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高音调性耳鸣、听力减退及眩晕——警惕听神经瘤
如果出现单侧高音调性耳鸣、听力下降及眩晕,应及早到耳鼻喉科就诊,如果排除了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等耳科疾病后,要想到听神经瘤的可能。听神经瘤为良性肿瘤,多见于成年人,发病高峰在30-5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
早期肿瘤体积小时会有耳部症状,出现一侧耳鸣、听力减退及眩晕,少数患者时间稍长后出现耳聋。耳鸣可伴有发作性眩晕或恶心、呕吐。肿瘤继续增大会压迫同侧的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出现面肌抽搐及泪腺分泌减少,或有轻度周围性面瘫。到了晚期肿瘤体积大时,压迫脑干、小脑及后组颅神经,引起交叉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等问题。典型的听神经瘤具有上述渐进性加重的临床表现,借助CT、MRI等影像学及神经功能检查多可明确诊断。
听神经瘤首选手术治疗,可以完全切除、彻底治愈。如果手术残留,可以考虑辅助伽马刀治疗。直径小于1厘米且生长缓慢的听神经瘤可以密切随访观察,每半年做一次核磁共振检查。
搏动性耳鸣——警惕颈静脉球体瘤
按肿瘤生长的部位,通常将发生于颅底颈静脉孔及其附近者称为颈静脉球体瘤,发生于中耳鼓室者称为鼓室球瘤,但临床因经常难以确定肿瘤的原发部位,故常将二者统称为颈静脉球瘤。发病高峰年龄为41-70岁,女性多见,多为单发,生长缓慢,病程可长达数十年。该病属于良性肿瘤,但由于其位置特殊、血供丰富,瘤体较大时可侵犯周围结构,表现出恶性潜能。
根据患者搏动性耳鸣、进行性耳聋及后组脑神经损害为主的症状体征,结合耳镜检查及头颅X线平片和头颅CT、MRI检查所示,有助于本病诊断。
颈静脉球瘤的首选治疗为彻底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对肿瘤细胞并无杀伤力,只能促使神经血管纤维化,引起瘤内血管血栓形成和血管闭塞,且放疗后手术并发症明显增加,故只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或作为无法耐受手术患者的首选治疗。
耳道深部的持续刺痛、跳痛和血性分泌物——警惕外耳道癌
原发于中耳外耳道的肿瘤统称为颞骨肿瘤,发病率较低,分良性和恶性两种,良性较恶性多见。中耳外耳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外耳道癌好发于50-60岁,女性多于男性。中耳癌亦好发于50-60岁,男女发病基本相同。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长期阳光照射、从事放射专业人员或与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有关。
中耳外耳道癌症状主要为持续性耳朵深部刺痛或者跳痛,常伴有耳内血性分泌物流出等。可以通过取活检确诊。早期肿瘤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获得治愈,晚期肿瘤多采用综合治疗方案。
面部抽搐、痉挛或者口角歪斜——警惕面神经瘤
面神经瘤生长很慢,可以长期无症状。40%的病人早期表现面肌痉挛,尔后转为面瘫。颞骨高分辨CT静脉造影是显示面神经瘤最准确的方法。凡有进行性面瘫,除非已确诊为其他原因所致,均应考虑此瘤的可能性,特别是伴有面部抽搐或痉挛者。突发性面瘫经全程探查减压后无改善时,也应考虑本瘤。
面神经瘤治疗根据肿瘤的大小及位置有不同的手术方法。患者虽出现面瘫多年,但面肌很少发生萎缩,术后能进行面神经吻合或行神经移植等,其疗效比外伤性面瘫要好。
袁雅生(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图 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