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康复/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0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肠道易动怒 艾灸来平复
吴焕淦 包春辉 刘尽美
  艾灸古称“灸焫”,《说文解字》曰:“灸,灼也,从火音‘久’……以艾燃火,按而灼也。”从施灸的方法可以了解到,艾灸发挥的作用为“温”,借用灸火的温和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煦阳气、温通气血、温里散寒。此外,艾性温,味苦平,入脾、肝、肾经,气味芳香,易燃且火力温和,可直透肌肤,能理气血,逐寒湿,通经络。故而《神灸经论》称:“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内脏,取艾之辛香,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而治百病,效如反掌。”根据灸法的特点,艾灸适用于以虚、寒为主的慢性久病、脏腑虚弱、阳气不足等病证,如《素问·调经论》中所言:“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其中慢性肠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就是典型的艾灸适应病症。在2002年WHO针灸临床研究报告中,将肠易激综合征划归针灸临床有效疾病种类;而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案例里,泄泻是针灸治疗最常见的病症。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痛及腹部不适,可伴有排便急迫、排便不尽、排便频次增加或减少,粪便稀糊不成形或干硬结块等,且该病患者较正常人更容易存在焦虑、抑郁、烦躁、紧张、失眠等精神症状。目前西医对这种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多从改善局部症状角度处理,且因肠道吸收欠佳,病情易反复,治疗受到一定限制。

  中医学没有肠易激综合征这一病名,根据其病情表现和发展,将其归属于“腹痛”“泄泻”“下利”等范畴,认为肠腑疾病虽然表现为肠道传导失司,但病变与脾、胃、心、肝等其他脏腑密切相关,因情志不调、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因素诱发或加重,究其本质则是脏腑、气血、阴阳失调,以脾胃虚弱为主,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飱泄食不化。”《脾胃论》亦云:“形体劳役则脾病,病脾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创建了疗效确切的艾灸治疗难治性肠腑病症的中医特色新技术。该技术基于元代医学家罗天益的温养脾胃的学术思想,建立“肠病从脾论治”的理论,总结出艾灸“温养脾胃、调和肠腑气血”的基本策略和治疗总则,并开展了大量艾灸治疗肠腑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肠易激综合征侧重疏调肠腑气血,在中医灸法治疗肠腑病证的技术与疗效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度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201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另外,在普通艾灸条的基础上,“太乙温灸条”(专利号:ZL201110410359.2)根据古人太乙神针的药物处方进行改良,将精制艾绒与乳香、没药、沉香、冰片、桂枝、透骨草、千年健等中草药混合,外用桑白皮纸包卷而成。通过燃烧艾条悬灸于特定的穴位,将艾灸的温热作用融合中草药的药性,渗透体内,发挥温热散寒、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疏肝健脾之效,临床针对肠易激综合征这类肠腑病证的治疗,不仅可缓解患者的腹痛、腹泻、排便急迫、便秘等肠道症状,而且对于患者的紧张、焦虑和抑郁等情绪亦有很大的改善。

  需注意的是,艾灸治疗应按疗程坚持,不可时断时续。具体疗程根据患者病情轻重不同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方可灸到病除。

  吴焕淦 包春辉 刘尽美(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新民资讯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0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莫让干涩困扰眼睛
肠道易动怒 艾灸来平复
水桶腰将军肚易惹病 重度肥胖宜手术解决
祛青春痘靠技术和诚信骗人难长久
新民晚报康复/康健园B04肠道易动怒 艾灸来平复 2016-05-09 2 2016年05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