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于广大历史学者而言,其肩负的任务不只限于观察历史、探索历史,更要把所认识、所了解的历史原原本本地告诉社会大众,这就涉及史学的大众化与通俗化问题。
任何一门学问,最后总要回归社会。如果不能回归社会,它就发挥不了效用。很多大学问家都很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写过面向大众的“小书”。要想真正做到大众化,历史著作就必须在语言和结构上力求通俗化。通俗绝非低俗,亦非庸俗,而是在科学和学术的基础上展开的。我所理解的通俗,是用最浅显明白的方式,把历史现象和历史观念告诉大家。
著名学者陈寅恪曾讲过,“在历史中求史识”。当此国家、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之际,尤其有必要推动历史学面向大众,把这样的史实告诉社会大众,提升大家建设祖国、走向世界的凝聚力和自信心,这应成为当代历史学者的襟怀和抱负。同时,也要推动中国历史学走向世界。探索中国古代文明,一方面对中华民族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对认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也有重大意义。(李学勤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