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对旅游潜规则说“不”,中国游客需拿起法律武器,善于依法维权。实际上,许多国家为维护本国旅游形象设置了投诉维权渠道,比如泰国的旅游法庭、西班牙的旅游警察等。中国游客要养成保留消费单据、收集一手证据的习惯,遇到侵权时方可保障正当权益。此外,当个人力量有限时,还可求助当地驻华使馆。“‘中国脚步’走到哪里,‘中国保护’就会跟到哪里。”外交部部长王毅的此番表述正是我国政府的郑重承诺。外交部设立全球领保应急呼叫热线12308、中国警方在意大利景点与意方警察联合巡逻等,就是为了让中国游客“感觉祖国随时就在身边”。
需要注意的是,海外维权同样不能以观点代替法律,以情绪代替理性,甚至衍生民族主义情绪。中国公民在外的权益,是国家尊严的体现;而在外的行为,也是国家形象的代言。确有一些游客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了解有限,对维权方法和尺度认识模糊,遇到不快、不解的事情,容易走向过度维权。维权当有礼有节有度,表达诉求于法律之中、恪守言行于文明之间。(姜赟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