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新民教育
     
本版列表新闻
~~~超半数参与“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大学生选择留下
     
2016年05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师,我考上大学一定请你来!”
超半数参与“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大学生选择留下
金雷
■ 通过蔡寒韫的iPad,学生们接触网上教育资源
■ 学生们带蔡寒韫(左)摘树莓 本版供图 蔡寒韫
  本报记者 金雷

  支教是择业不是体验

  支教两年,对首次择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不是体验。做出选择的,都是心里确定要去做到点什么的。

  2007年从云南普洱回来后,陈鸣左的父亲援助了当地一个男孩,孩子家境不好,腿有残疾。从父亲的通信中,对这个比自己小4岁的弟弟的情况,陈鸣左都有了解。大学四年级,听到“美丽中国”的支教老师张强分享支教经历,他心里震动很大:“张强说,课上到一半,有个男生就冲出去打架。”陈鸣左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公务员班,那时他和好友都拿到了国际会计事务所的工作机会,问到他的决定,回答是去支教。

  开赴支教地前,陈鸣左去了男孩读的福建农林大学看他。校门口,陈鸣左一眼就认出了男孩,“戴了眼镜,白了很多,跟照片上不太一样。但看到他还是有点心疼。”那天,男孩和陈鸣左说了很多话。男孩告诉他自己想搞植物研究,还有很多愿望和计划,“说话时他不看我的眼睛,但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

  从美国Denison大学人类学和生物学双专业毕业后,蔡寒韫做过幼教老师,她服务的机构将收入用于援助加纳等国的幼教。得到回国内支教的机会,她很快做了决定,“我想去国内一线的教学岗位,去了解那里真实的情况。”

  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读书时,何冠男去云南、青海参加过短期支教,对边远地区的教育状况早有了解,当“美丽中国”的项目主管找到他引荐支教岗位时,他没怎么考虑就答应了。

  让孩子们喜欢上课堂

  支教老师都住校。蔡寒韫记得,走进宿舍,地上堆着校长找来的床板和床架,床得自己搭。吃饭也要适应。陈鸣左的学校,老师基本吃素。“学校每月杀一头猪,”蔡寒韫说,“每天会吃到猪不同部位烧的菜。”

  站上讲台后,才遇到真正的困难。

  陈鸣左在汕头深溪乡刘梦龄学校教四年级的数学。班级学生平均分50多,一些学生竖式计算也不会,题目的字不认识,也不识拼音。蔡寒韫去了云南大朝山中学教英语,分到的是差班,很多学生跟不上教学大纲的要求。“感觉就像孩子走路都不稳却要教她们跑马拉松。”蔡寒韫在支教日记里写道。

  学生普遍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不喜欢动脑筋,最好老师天天布置抄写的作业。第一次开家长会,陈鸣左发现有家长不知道孩子读几年级。在蔡寒韫的班上签到时,有一半家长不会写自己名字,但他们都很信任眼前从大城市来的大学毕业生,“他们跟我说,必要的话尽可以打骂孩子,没关系的。”

  怎么让学生喜欢上课?陈鸣左把学生分成八个组,每组选出一名“军长”,自己当“司令”,像打仗一样,每课时的学习都设定任务。“我画了张红军长征的地图贴在教室里,上面有大渡河、泸定桥、会宁等行军据点。”陈鸣左说,“哪个小组在课堂竞赛中获胜,小组徽章就可以贴在据点上。”

  蔡寒韫让学生通过游戏方式小组对抗,学习食物的英语词汇时自己出菜单,扮演食客和服务生,模拟在餐馆点菜。学生还在她的鼓励下自己编排、表演戏剧。“我记得她们编了个农村女孩去大城市参加梦想秀的故事。表演时,有评委在台下提问、打分的剧情。”蔡寒韫说,“我猜她们都喜欢看‘达人秀’这类节目。”

  学生们计算不行,何冠男尽量把物理解题步骤简化为加减乘除,告诉学生不用背公式和符号。他发现这里的孩子动手能力很强,之前却很少有机会做实验,就在实验课外开了物理兴趣小组,用吸管搭桥实验,比试谁的桥承重最大。

  学生们不再眼神呆滞、畏缩不前。“因为团队荣誉,好一点的学生会带动差一点的学生一起学习,他们上课不再捣乱。”陈鸣左说。

  让学生知道有人懂我

  学生开始在生活中接纳老师。她们带着蔡寒韫去摘一种叫“黄泡”的树莓,和陈鸣左去山上放风筝。有个学生不交作业,蔡寒韫去了他家才了解原因:孩子每天上学要走6小时的路,回到家还要干农活、做家务。

  陈鸣左发现学生平时体育课不做操,四年级的个头长得像一年级,就众筹了球衣、球鞋和球门,建起“深溪雏鹰足球俱乐部”。踢完球再上课,学生更有精神。蔡寒韫和教口语的同事从镇里借来太鼓教学生们打,太鼓队在村里的文化节做了表演。她还和同事募捐了几千本书,建立由学生自己管理的图书馆。

  有一次陈鸣左把袜子当作学习游戏的奖品送给一个男生,“那里都穿拖鞋,天凉了也这样。”男生起先不要。“我知道他是要面子,不好意思。过去从来没有老师会送他一双保暖的袜子。”

  孩子们并不习惯掩饰。老师给他们一点满足的同时,会发现更多的缺失。班里有个男生的父亲酗酒,母亲喝了农药自杀,叔叔是聋哑人,他平时就和奶奶睡在厨房。蔡寒韫找他聊天,为他发起募捐,“他从未得到过鼓励。我让他知道‘有人懂我’。”

  比提高分数更难的事

  陈鸣左的班数学平均分第一次过了及格线,蔡寒韫也兑现承诺,和平均分提高到40分的学生玩“泼水节”。但比起成绩和学习态度,有些事情更需要改变。

  深溪乡以内衣加工业闻名,很多学生在家里的作坊帮工,挂一个月的内衣扣都比老师挣得多。读书有什么用?每到节日,外出打工当了老板的乡亲开着豪车回来,学生们都看在眼里。

  一年不到,蔡寒韫的班级人数从68个减少到54个。“很多孩子没读完初中就辍学,有的是打工,有的是结婚。”蔡寒韫得知有个女生长大想做护士,鼓励她学好计算和英语,这两门知识都是未来医护工作中必须用到的,还要培养表达能力。

  陈鸣左请一些同学和朋友发来工作的视频给学生看,让他们了解,同样是挣钱,还有更高级、更有趣的方式。他发起“职业发展挑战赛”,让学生上讲台介绍调查后的职业,有个学生做了记者职业的调查,并写下“做事不容易,努力才能做成”的感受。

  两年很短,未来很长。

  两年的支教结束,很多老师却没有离开过。“美丽中国”的统计显示,完成两年支教的老师中,有55%的人最终选择留在教育、政府和非营利领域行业或学习。陈鸣左想让学生了解:读书,是为了让人生有更多选择。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能让他们的世界更广阔。

  离开刘梦龄学校后,陈鸣左加入“美丽中国”担任招募经理,负责福建省以及南京、西安的大学毕业生支教老师筛选。需要有人不断去提醒这些孩子:你们有理由争取更好的人生。

  蔡寒韫想成为一名能随时倾听学生需求的老师,为学生点亮学习兴趣和信心,把每时每刻当做学习机会。两年在大朝山中学的支教经历让她想清楚了:一个老师在现场能照顾到的学生数量有限,我想让好的教育资源惠及到更多的孩子。好在这里的家庭都有智能手机,孩子都用。支教时,蔡寒韫曾在电子白板上使用网络教学内容,效果不错。她现在从事互联网教育产品推广和培训,“老师可以减少备课的消耗,把精力集中在教课上,也能省去批作业的时间,并把一个知识点的题目量减少,避免给学生重复低效地刷题。”

  何冠男在注册自己的公益项目,他通过互联网对接资助人,一对一资助当地的学生。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0多个学生得到了资助。

  不久前,之前班里的学生给陈鸣左寄来明信片,一个叫“婵虹”的学生写道:“带我们去看你房间时,你问我想不想考上大学,我说不想,是因为我那时候不敢说,老师如果我考上大学一定请你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互动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新民健康
   第A19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4版:教育风采/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招生移民
   第B06版:留学移民/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广告
“老师,我考上大学一定请你来!”
新民晚报新民教育B01“老师,我考上大学一定请你来!” 2016-05-11 2 2016年05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