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伯原本患有多年的老花眼,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最近看报纸不用戴老花镜也能看清了。这可把老人家给高兴坏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难道自己的眼睛“返老还童”了?眼科专家李勇主任对此却持否定态度。他说,老花眼一旦出现是不会好转的,除非眼部出现病理性的变化。而早期白内障及血糖过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花。他建议,如果老人出现老花眼好转的情况,应该及时到医院做个眼部检查,防止一些严重病变的产生。
“老花不花”可能是其他疾病作祟
李勇主任表示,临床上的确有不少长寿老人出现“老花不花”的情况,很多人因此感到十分开心,“但这样的情况如果不及时就医,反而会延误一些疾病的诊治。”李主任指出,这并非是危言耸听,眼睛“该花不花”可能是一种病。
据介绍,“老花眼”其实就是老视的俗称,它是人体机能老化的一种现象。正常情况下,老花眼一旦出现,是不会好转的,除非眼部出现病理性的变化。不少老年人的眼睛出现“返老还童”情况,有一种可能是在老花过程中,晶体密度增加,屈光率也随之增加,引起晶体性近视。李勇主任说道:“简单来说,近视的度数增加,与老花的程度相抵消,所以眼睛看东西就变清楚了。”
而导致“老花不花”的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早期白内障的影响。据了解,白内障早期,晶状体由于吸收水分而膨胀变厚,晶状体凸度和屈光力增加,并因此抵消掉部分老花。李主任提醒道:“这种现象是短暂的,随着白内障的发展,到了白内障‘成熟期’,晶体内水分吸收,屈光度降低,视力会严重减退,还会继发青光眼,严重的甚至会诱发其他病症。”
此外,血糖过高也会缓解老花。糖尿病患者由于过高的血糖,导致晶状体代谢失调紊乱,也会起到暂时提高视力的作用,使老花眼症状减轻,而当血糖下降或恢复到正常时,老花症状会再次出现。
老花眼好转应及时就医,筛查病因
李勇主任解释说,晶状体的光学质量下降,就叫白内障、他表示,“光学质量下降,可以是我们所说的晶状体混浊,就像照相机的镜头发毛、发糊;也可以是功能上的问题,比如对比敏感度下降”。(正常情况下黑白分明,反差很强,患了白内障以后,白色与黑色的对比敏感度下降,看到的颜色都泛灰,好像在雾里看东西,灰蒙蒙的。另外还会有“眩光”现象出现,即晚上开车时,外面的光线照射过来,就什么都看不见了。这些光学质量的下降统称为白内障。
由于明亮光线下,瞳孔缩小,眼睛的光通道变窄,许多白内障患者在明亮光线下视力更差。而且光线周围出现晕圈,眩光和散射光。李勇主任认为,当白内障患者从暗处进入明亮环境时,或在明亮的灯下阅读时,其视力模糊会特别明显。另外,李主任表示,白内障患者一般是无痛性疾病,但少数患者可能因其晶状体肿胀而使眼压增高,出现眼痛的症状。
许多人认为白内障是可以逐步消除的,临床上有不少中老年人将滴眼液作为老年性白内障的“救命稻草”。但李勇主任表示,滴眼液对白内障没有根本治疗作用,对延缓早期白内障的进展作用甚小,根本达不到预防和治疗白内障的目的,反而会拖延致使白内障加重。
面对许多关于白内障的误区,还有一个需要重视。如今还有很多患者仍然认为白内障要“熟”了再手术,其实这已经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观点。现在的标准是只要已经影响工作、学习、驾车等日常行为,还是建议患者采取医疗干预。
李勇提醒,如果老人出现老花眼好转的情况,在排除近视度数增加的原因后,应该及时排查白内障与高血糖的患病可能性。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眼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也需要严格控制饮食等生活习惯。
听眼健康讲座与专家面对面交流
为退休的中老年群体可以有双明亮健康的双眼看世界,了解眼部保养、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及应对方法,新民健康特联合相关机构开展“春季护眼眼健康系列讲座”。每日电话报名前30名读者可参加本次讲座。
感兴趣的读者可拨打新民健康会员服务中心热线021-80261680(10:00-17:00),或发送短信“专家+姓名+联系方式”至13818853479报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