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致死逾千万人
报告显示,2012年大约1260万人因环境问题死亡,占全球死亡人数四分之一。每年因环境恶化而过早死亡的人数比冲突致死的人数高234倍,空气污染、气候变化、化学品暴露、水污染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环境因素。
每年约7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其中430万人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每年约10.7万人死于石棉中毒,2010年约65.4万人死于铅中毒。自199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以来,60.6万人因气象灾害失踪,每年84.2万人死于水污染造成的腹泻。
报告显示,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因环境问题而死亡者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28%和27%。这一比例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地中海东部地区分别为23%和22%,美洲和欧洲相对较低。
全球普遍面临问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等六大区域进行了环境评估,发现全球普遍面临气候变化、沙漠化、土地退化、水资源缺乏等问题。
数据显示,自199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近50%,森林面积减少了129万平方公里,超过南非的国土面积。
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和森林覆盖率降低,1880年至2012年全球海陆表面平均温度升高0.85℃。气温升高又加剧了干旱和荒漠化,地球每分钟损失潜在农业用地23公顷,40%人口受到水资源匮乏影响。
提倡绿色生产生活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倡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去除或减轻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燃料使用,从而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改变生活方式,减少资源消耗、浪费、污染和对环境的破坏。
报告说,采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长远利益显而易见。逐步淘汰近100种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意味着到2030年每年高达200万例皮肤癌和数百万例白内障会因臭氧层恢复而避免。消除汽油所含的铅,每年可避免100万人过早死亡。减少黑碳和甲烷等短期污染物,到2030年每年可避免240万人因空气污染而死亡。 王守宝 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