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熊红
主任医师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血液科主任
美国血液学会国际会员,中华医学会上海血液学分会实验血液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血液学分会区县血液学组委员,上海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特约审稿人。
从事血液病免疫发病机制及血液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有关论文已在国内核心及SCI源期刊发表。曾多次参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市级及局级课题各一项。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参与编写专著《多发性骨髓瘤》第一版和第二版;获得国家专利一项。
擅长各类血液肿瘤及各类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多发性骨髓瘤、难治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的诊治方面有较深刻的认识,并决心致力于疑难血液病的诊治。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许多人都看过韩剧,其中女主角突然流鼻血晕倒后被查出白血病的情节早已成了“套路”。不少人都心存疑虑,难道白血病真的就是“说得就得”的毛病吗?对此,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血液科主任熊红副教授表示,电视剧中的情节虽有夸张,但也不无道理。儿童及青少年急性白血病多起病急骤,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渐进展。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牙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生活中多种因素与白血病发病有关联,如滥用化学药品、长期接触化学物、放射线辐射、食品污染、家装污染、大气污染等等。此外,遗传因素、心态问题在白血病的发生中也起着一定作用。
莫名原因的高烧、流鼻血应重视
“我曾遇到过一位患者,莫名其妙地高烧不退,还时常出现牙龈出血或者是流鼻血。患者本人以为是感冒,结果挂了几天盐水却总不见好。后来,再到医院检查后发现竟然是得了白血病。”熊红介绍,白血病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其中,急性白血病常表现为突然高烧、有出血倾向、脸色苍白、疲乏等。此外,急性白血病患者还会出现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关节疼痛、眼眶部粒细胞肉瘤、牙龈增生肿胀、皮肤损害等情况。
而如果是慢性白血病,早期会感觉乏力、疲倦,后期出现食欲减退、消瘦、低热、盗汗及贫血、血小板减少等症状,如果有淋巴结肿大,更要引起注意。熊红提醒,如果在血常规化验中,发现白细胞、血小板等几项指标都存在异常,建议到血液科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排除白血病的检查。
“对付”白血病应“对症下药”
65岁的何女士4年前因手臂皮肤淤青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极高,经骨髓穿刺检查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在经过口服靶向治疗药物后疾病获得缓解。一年后何女士出现发热和乏力,再次检查后提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生急变,转变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调整药物并联合化疗,再次得到缓解。不料,一年后何女士再次白血病复发,甚至被告知可能只有三个月的存活时间了。何女士绝望之中来到了徐中心血液科就诊,经血常规、骨髓穿刺和基因检测等检查,确诊为白血病复发,且致癌的融合基因发生了耐药突变。熊红坦言,面对这样一位老年病人,肿瘤负荷高,致癌基因又发生了耐药突变,目前国内尚无针对该突变的药物,因此治疗上存在极大困难和挑战。但熊主任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根据何女士具体病情,精心为其制定了个体化的化疗方案,同时加强支持治疗。最终何女士顺利完成化疗,血常规逐渐恢复正常,复查骨髓提示完全缓解。之后经过多次巩固强化治疗,何女士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检测转为阴性,重新获得了新生。
熊红介绍,急性白血病患者能活多久因人而异。急性白血病(AL)病情凶险,若不经特殊治疗,平均生存期仅3个月左右,而感染和颅内出血是AL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因各项措施的加强,感染所致的死亡率已明显降低,而颅内出血已成为急性白血病死亡,特别是早期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急性白血病具有多种不同预后指标,根据不同的指标,可以将这些患者分为不同预后层次,从而采取不同强度的治疗。因此,现代医学对于白血病的认识越来越细化,所有患者在确诊后都应该尽可能完善各种预后分层所需要的全面检查,然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些预后指标中,尤其以染色体和各种基因异常为重要。
生活中慎食农药残留的蔬果、少染发
随着白血病日益高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白血病。那么,我们需要远离生活中的哪些因素呢?熊红指出,药物或化学物品,如氯霉素、合霉素、苯、农药以及抗癌药等都可能导致白血病。而染发剂中含有苯二胺类物质,在加热后通过接触头皮进入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到达骨髓。如果长期反复作用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可能引起血癌。在装修过程中,油漆、涂料、胶和防水材料,都要用到苯类化合物作为溶剂或稀释剂。苯及其衍生物,被公认为是引起血癌的凶手。
此外,经研究证实,接受大剂量放射线治疗的患者白血病发生率比未接受者高10倍。孕妇腹部经X线透视后,小儿出生后患白血病的风险升高。熊红建议,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睡眠充足,营养合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经常参加户外体育锻炼,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让机体免遭病毒入侵,使免疫系统少受打击和特别损伤,预防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