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回春 烂脚免于截肢
脉管病就是西医所说的周围血管疾病。随着人群中高血脂、高糖、高尿酸、高血压的发病趋势日益凸出,内分泌、代谢紊乱所导致的脉管病明显上升,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发展为皮肤溃烂、产生创面,严重时必须截肢才可保全性命。
曹烨民教授拜奚氏清法奠基人、周围脉管病泰斗奚九一教授门下,2004年起担任医院脉管科主任,治好了数万患者的烂足,让他们免于截肢之苦。有个老年病人叫华金根,来自浙江金华婺城区。当年浙赣战役中,侵华日军曾大量释放化学及细菌武器,浙赣铁路周边村庄出现大量“烂脚病人”。华金根的右小腿全部坏死,大面积溃烂流脓,到过的所有医院都对这双腿下了“死刑”。可老人不愿意,宁可每天服止痛药,也要留个完整的躯体。后来,华金根来到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曹教授对他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控制创面进一步恶化,伤口愈合后进行植皮手术。经精心治疗,伤口全部愈合。
这样的例子,脉管科遇到了无数,千里之外的海外患者也慕名前来就诊。美籍华人卢先生患有各种老年病,糖尿病足坏疽让他无法正常行走。卢先生由儿子背进医院,下肢水肿、流脓、破溃发黑,令人揪心。曹烨民凭借丰富的经验对症下药,通过中医药方进行治疗和调理,原本被认定坏死的伤口竟然渐渐好转、愈合了。卢先生曾经由美国最好的糖尿病医生开刀做过手术,但他却说:“还是曹医生水平高!”
仁心仁术 尊严与生命并重
脉管病后期的中医治疗优异成果,填补了西方医学上的空白。这种“水平高”的赞美,脉管科已收获无数,而一系列数据的变化是最好的证明:10余年来,科室床位从原先的40张发展到142张,每年收治住院病人2300多人次,年门诊量从2万人次上升到10万人次。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坏疽,是对病症进行分类,通过适宜手段进行针对性治疗。面对每一双脚,脉管科的医生们总是细心制定治疗方案,从不轻易给患者下定论是否截肢,而是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理解患者的难处,给予其缓慢而细致的治疗、贴心而周全的呵护。
曹烨民看门诊有个习惯,每次看病况不戴手套。有些病人的脚已经肿得很大,伤口溃烂,曹烨民每次都会把手洗得干干净净,摘下病人包扎的纱布,掰开看脚伤。对病人的“烂脚”充分尊重,这也是对自己职业的尊重。不管病人要求是高还是低、是满怀希望还是抱“死马当活马”的心态,曹烨民都一视同仁,他的治疗目标明确:先保命,再保脚,然后尽可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做强专科 引领行业发展
如今,医院脉管科在传承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丰富并完善优势病种、诊断技术体系和院内制剂,获国家级成果奖5项、市级成果奖7项。一个全新的奚氏脉管病诊疗理论体系已成为该科室主要的核心竞争力,并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其创立的“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奚氏筋疽诊疗方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推广验证,被列为全国第一批临床路径项目。
脉管科还牵头制定了《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糖尿病足高危人群》,搭建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临床基地”,并与中国创面修复专科联盟合作,建设了国内领先的中西医结合脉管病、糖尿病足和创面修复临床实验平台,推动了高新的创面修复技术向临床转化。目前,医院正与中山医院创面修复中心开展合作,进行DSA下的动脉扩张与血管疏通手术,以此缩短病人的病程恢复时间,减少痛苦。而这,正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典型运用。
扎根临床 继承突破并重
中医研究的前提是要植根于临床,继承前人的理论、经验和各种行之有效的临床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解决目前西医难以解决的问题,去探索更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疗效上突破和创新。作为上海市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不断探索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现已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医院,拥有脉管病专科、风湿病专科等国家级重点专科3个,上海市优势专科7个。
其中,国家重点专科风湿病科对治疗重症肌无力和硬皮病有独到疗效。重症肌无力专科系统总结与研究该病,上海市名中医李庚和在国内首先提出重症肌无力从脾肾论治学说,以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重症肌无力,为这一疑难病的诊治开创了新的格局。
谈及医院发展,院长舒志军说,医院将始终立足服务、突出特色,做好综合、做大专科,深入挖掘中西医结合诊疗手段;力争成为一所服务上海、辐射全国,专业特色明显的国内一流中西医结合医院,并积极推进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
本报记者 左妍 通讯员 孟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