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6月1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瑶寨遇险记
王文生
  文 / 王文生

  我与老伴都是年过七旬的候鸟人。去年9月中旬,我们再度来到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养生。

  听人说,我们驻地的后山,有一条小路,可以直达很远的山顶,山顶上,只住着一户瑶民。

  我与老伴出于好奇,打算抽时间登上山顶,见一见这户瑶民,了解一下他们在瑶寨的生活及习俗。

  也许是阴差阳错吧,10月6日下午4点钟,相当于上海下午3点钟,我们突然心血来潮,仓促决定,立即上瑶寨!由于走得匆忙,我们连手机都忘了带。

  起初,我们行走的小路,铺满了柔软的小草,自然走得轻快。大约30分钟后,我们便登上了附近最高的山峰,我们把“延年山庄”和“国际养生宫”都踩在脚下,感到挺自豪。

  我们稍歇片刻后,又继续前行。不久,我们惊奇地发现,在我们前面的小路上,怎么一下子出现了一眼看不到边的“郁郁葱葱”?近前一看,原来在小路两旁,长满了2米多高的树木和一人多高粗壮的野草!我们只得在其中行走,我们淹没在树木和野草之中,树枝和野草不时地刺痛着我们的脸颊和手臂。约莫走了半个小时,我们越走越感到紧张与不安起来:我们真害怕草丛中突然蹿出一条毒蛇来,也担心山中飞出一群野蜂来袭击我们。走着走着,我们的心中直打起边鼓来,我们好像走进了一望无际的“青纱帐”!“青纱帐”的四周静寂了,除了我与老伴的脚步声外,连偶尔的鸟叫声也都消失了。寂静,可怕的寂静,使我们开始恐慌起来。一来,我们第一次探路上瑶寨,路不熟,只能一味地沿着羊肠小道盘旋上山,一旦走入歧路,后果真不堪设想!二来,我们也没有带手电筒,一旦天黑了下来,如何走路?

  当时,我们像被灌了“迷魂汤”似的,只有“一根筋”,脑海中只知道一古脑儿地往前赶路,去见一见山顶上的瑶民,全然不知前路潜伏的“险情”!如果当时脑袋清醒点,转个弯,遇见“青纱帐”,打个退堂鼓,立即“原路返回”,也就没有以后的麻烦事了。

  我与老伴仍然机械地往前赶路,心中默默地祈祷着:快点走出“青纱帐”吧!

  也不知走了多久,我们终于走出了这恐怖的“青纱帐”!一看手表,已是傍晚6点钟了。好家伙,我们在“青纱帐”里,足足走了1个半小时!

  然而,我们还没有到达山顶,我们的眼前,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的石子路。小石头不规则地铺就在一尺来宽的小路上。小石头非常滑溜,我们拄着拐杖,也把持不住身子的稳定,还是要左右摇摆。

  我们在石子路上走了30分钟,终于到达了山顶!我们翻过了3座大山,才到达海拔1000多米高的山顶!山顶上开阔平坦,2棵千年大榕树,高高地耸立在这空旷荒晾的山巅上,它们古朴,给人以沧桑感,也给瑶寨披上了更加神秘的色彩。就在距大榕树20米之外,出现了一座陈旧的平房,那一定是那户瑶胞家了!

  我们急切地赶到那户瑶胞家,门没有上锁,却不见瑶胞,进屋一看,室内空空如也。莫非这家瑶胞已经搬走了?想到这里,我们的心一下子惴惴不安起来。我们到四周寻找,也不见人影。我们扯开喉咙大声呼喊:“有人吗?”毫无回应,只听到山峦发出的回声。当时,真把我们急傻了!怎么办?现在已是晚上近7点钟了,天色已经开始暗了下来,如果此时往回走,可能已经来不及了。我们思忖着,只要沿着小路往山下走,可能就能走到山下的公路上。

  我们只得硬着头皮往下走,可是,越走心中越不踏实。晚夜,下过一场小雨,小路上的黄泥被雨水渗透成黄泥浆,黄泥浆混杂着小石头,更加泥泞溜滑。更为糟糕的是,小路又变得陡峭起来,呈60度地往山下延伸!我们几乎是像大虾一样,弓着腰,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往下挪动!当时,我们的旅游鞋已被黄泥浆浸透,特别滑溜,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滑下山崖!我们花了20分钟时间,才走了大约150米。此时,让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我们的前方,竖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此路不通!”我们又茫然地往山下望去,山连着山,树木连着树木,重峦叠嶂,茫茫苍苍,深不见底!

  我们只好又返回到山顶,此时,已是晚上7时30分了,天已全黑了。怎么办?打110,没带手机;山顶留宿,找不到瑶胞;原路返回,天已黑,又没带手电筒。

  绝望!恐惧!此时,全写在老伴的脸上!

  我是一个男人,危急时,应该有担当,要给老伴安全感。想到此,我安慰起老伴来:“不要慌,办法会有的!”我还故作轻松地调侃道:“权当是一次野外求生训练!”

  正当我们走投无路之时,上帝为我们开了一扇窗!因为白天阳光灿烂,所以,在晚上7时45分左右,天空中突然升起了一轮明月!这让我们惊喜不已!我果断地对老伴说:“借着月光,原路返回!”说来也怪,由于振奋,我们的脚下,像装上了发动机,全然忘记了疲劳!借着月光,我们在依稀可辨的小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着。

  当返回到“青纱帐”时,我们惧怕的不是黑暗和身子的疲惫不堪,而是惧怕黑夜里毒蛇的出没!如果此时不幸被毒蛇咬到,那可就“凶多吉少”了!我们用手中的拐杖,不时地敲打着小路两边的树木与野草,一来,为了壮胆;二来,为了打草惊蛇。谢天谢地,我们总算没有遇上毒蛇!

  当我们最终返回驻地时,已是深夜12点钟了。

  这一天,从下午4时出发,到晚上12时才返回驻地,历时8个小时,身心极度疲惫、惊恐,我们至今仍后怕不已!

  这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作为老年候鸟人,在外出旅游时,一定要做好周密的计划与充分的准备,切不可贸然行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险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目击/街拍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13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14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上瑶寨遇险记
雅饮纯和气,清吟冰雪文(书法)
人老“三趣”
栽种花草愉身心
“桃花源”里养天年
新民银发社区
新民晚报晚晴风景/金色池塘C02上瑶寨遇险记 2016-06-12 2 2016年06月1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