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6月1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桃花源”里养天年
戴建石
  文 / 戴建石

  母亲已耄耋之年,日薄桑榆,如何安度晚年,是我们做儿女的责任。一天下午,我陪老人家外出散步。当来到苏州河畔,看到夕阳西照时,她情不自禁地对我说:“快看!这多像老家塘口的西晒太阳啊!”她手扶栏杆,眺望远方,眼眶里含着泪花。看到如此场景,我有些惊讶。我突然明白了老人的心绪,她心里藏着一个难以忘记的地方,那就是故乡。傍晚的夕阳西照,对母亲来说不仅是对故乡的回忆,而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对故乡的想往。于是我决定带她回湖州塘口住一段日子。她知道后,脸上顿时露出了少有的笑容。

  来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听到熟悉的乡音,她就感到亲切。她用家乡话与邻里乡亲说长道短,她在空地上养鸡、种菜,在桑树下摘桑叶,还跟人一同划船釆红菱……在暮日残光中她找回了曾经的快乐时光。我经常在文字中写到我的家乡湖州:道场山的塔,屹立于浮云环绕之中,峰峦叠嶂,天高云淡;苕溪河的水,蜿蜒于湖城内外,浮光潋滟,水波粼粼。家乡山水如画,美不胜收。但是却忽略了自己的母亲在暮日残光中对故乡的那片深情。她心中深藏的“故乡”告诉我,这是她的初心所在,亦是她最终归宿。魂牵梦绕的思念和向往使她无数次地告诉我许多陈年往事。现在回想起这些“陈年往事”,就像一座山,一条河,都默默烙印在她心里,润物细无声,夜半梦还乡。我想,梦中的故乡才是老人心中的“桃花源”。

  身安则心安,如今母亲长期生活在湖州塘口,在当地我请了位保姆照料。妹妹和我轮番探望,不时带她回上海住上几个月。老人身体状况愈来愈好,精神面貌判若两人。家乡的水土滋润着老人寂寞的岁月,我想起一首诗“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这是元代诗人戴表元留给家乡的千古绝句。此心安处是故乡,“桃花源”里养天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目击/街拍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13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14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上瑶寨遇险记
雅饮纯和气,清吟冰雪文(书法)
人老“三趣”
栽种花草愉身心
“桃花源”里养天年
新民银发社区
新民晚报晚晴风景/金色池塘C02“桃花源”里养天年 2016-06-12 2 2016年06月1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