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已耄耋之年,日薄桑榆,如何安度晚年,是我们做儿女的责任。一天下午,我陪老人家外出散步。当来到苏州河畔,看到夕阳西照时,她情不自禁地对我说:“快看!这多像老家塘口的西晒太阳啊!”她手扶栏杆,眺望远方,眼眶里含着泪花。看到如此场景,我有些惊讶。我突然明白了老人的心绪,她心里藏着一个难以忘记的地方,那就是故乡。傍晚的夕阳西照,对母亲来说不仅是对故乡的回忆,而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对故乡的想往。于是我决定带她回湖州塘口住一段日子。她知道后,脸上顿时露出了少有的笑容。
来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听到熟悉的乡音,她就感到亲切。她用家乡话与邻里乡亲说长道短,她在空地上养鸡、种菜,在桑树下摘桑叶,还跟人一同划船釆红菱……在暮日残光中她找回了曾经的快乐时光。我经常在文字中写到我的家乡湖州:道场山的塔,屹立于浮云环绕之中,峰峦叠嶂,天高云淡;苕溪河的水,蜿蜒于湖城内外,浮光潋滟,水波粼粼。家乡山水如画,美不胜收。但是却忽略了自己的母亲在暮日残光中对故乡的那片深情。她心中深藏的“故乡”告诉我,这是她的初心所在,亦是她最终归宿。魂牵梦绕的思念和向往使她无数次地告诉我许多陈年往事。现在回想起这些“陈年往事”,就像一座山,一条河,都默默烙印在她心里,润物细无声,夜半梦还乡。我想,梦中的故乡才是老人心中的“桃花源”。
身安则心安,如今母亲长期生活在湖州塘口,在当地我请了位保姆照料。妹妹和我轮番探望,不时带她回上海住上几个月。老人身体状况愈来愈好,精神面貌判若两人。家乡的水土滋润着老人寂寞的岁月,我想起一首诗“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这是元代诗人戴表元留给家乡的千古绝句。此心安处是故乡,“桃花源”里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