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绞圈房子”,顾名思义,前后两进(或三进及更多)房子与厢房围合在一起,整幢房子就好像绞成一个圈。石库门是十九世纪中叶上海开埠后渐渐形成的,它成为近代上海民居的象征,不过一百来年历史,而绞圈房子至少有三四百年历史。史料显示,上海市区和广大郊区都存在过绞圈房子,历史上它曾经是代表性的上海民居。而现在,浦西已基本找不到绞圈房子,浦东也剩得不多。
绞圈房子是一种很有美感的建筑式样,四面有房,绞圈而建;左右对称,庭心居中;悬山造型,黛瓦粉墙。从空中俯瞰,清晰可见其绞圈特色,且整个建筑呈现米斗状,寓意家族日进斗米兴旺发达。
这群珍爱本土文化的热心人,近年来走街串巷苦苦寻找仍“健在”的绞圈房子。周浦旗杆村的顾家绞圈房子,五开间两进四厢房,据宗谱记载约建于1850年,是他们所见比较典型且保存相对完好的一幢绞圈房子。“为数不多的绞圈房子面临着‘生存还是死亡’的严峻问题。为了保护老房子文化历史遗产,上海应尽快从零星遗存的绞圈房子中筹设一个‘上海绞圈房子博物馆’。”
(相关报道见A6版·民生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