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交大医学院“医二代”毕业生述说初入医门的困惑
~~~——交大医学院“医二代”毕业生述说初入医门的困惑
~~~——交大医学院“医二代”毕业生述说初入医门的困惑
~~~——交大医学院“医二代”毕业生述说初入医门的困惑
~~~——交大医学院“医二代”毕业生述说初入医门的困惑
     
2016年06月2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子承父业是荣耀也意味着艰辛
——交大医学院“医二代”毕业生述说初入医门的困惑
王蔚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是毕业季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收到的6份最后一篇同一主题的“作业”。6位2016届毕业生都是“医二代”,今天起,他们都将正式奔赴各自的岗位。文中既有对子承父业的兴奋,但也流露出了不少初入医门的困惑。

  和病人沟通不太容易

  博士毕业生许天源是瑞金医院泌尿外科医生,他不解的是,为什么有时耐心给病人讲解病因和康复事项时,很多人却不想听。“我父亲是耳鼻喉科医生,他也常常被个别暴躁的病人弄得很难堪,有时干脆就抱怨,那么小小的一个鼻子毛病,你怎么就治不好?以前,对这样难缠的病人,我总觉得只要耐心就行,但轮到自己当医生了,发觉并不是那么回事。”小许说,“泌尿科来的病人,其中有不少其实已经在一些江湖游医那里看过了,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病有些避讳,但越这样越耽误病情。而当我告诉他们,即使是像前列腺炎这样的病,也是要综合治疗的,而且还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可总有病人觉得我是在故意刁难他们。”

  坚定选择当儿科医生

  “我和妈妈都是儿科医生。在我国,每1000名儿童共享0.43位儿科医生,所以,我们简直就是两块金砖啊,还是纯金的。”郭翀也是博士生,但她最终选择了去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的儿科与母亲做同事。

  刚有了一点行医的体会,小郭就感慨不已:“这些年的学医经历和实习工作,我发现医生有时真的是很无奈的,不是什么病都能治好的。而且,国内有一个观念还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那就是健康完完全全是自己的事情,平时要注意锻炼,要保养好身体,而不是生了病就把一时治不彻底的原因全怪罪于医生。特别是成年人,更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成年人的毛病,明明就是自己作出来的,却怪医生没本事治疗。这也是我坚定选择去当儿科医生的原因。”她说,喜欢与孩子沟通,喜欢用自己的医术去解除孩子的病痛,“有时,当我一眼看到病历卡上孩子的名字,有的叫范斯哲,有的叫龚其俊,还有个叫希米露,我就忍俊不禁,这样的工作多有意义啊。”

  想赚大钱不会做医生

  硕士毕业生吐尔洪江·瓦哈甫将去新疆医科大学读博士,博士毕业生姜毓将去瑞金医院外科工作。他俩都有一个共同体会,就是子承父业既是荣耀,也是在选择一种艰辛。“学医太辛苦,读到博士毕业要整整8年,毕业后再熬到住院医生,哪个不是已30来岁了,而这时收入又是很低的,结婚成家生孩子,还不得不靠父母接济,所以,想赚大钱的,肯定不会去做医生……”他俩说。

  首席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2016法国欧锦赛安吉物流特约刊登
   第A17版:2016法国欧锦赛安吉物流特约刊登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复/康健园
   第B11版:康健园/保健
   第B12版:互动/新民健康
子承父业是荣耀也意味着艰辛
西藏先心患儿来沪接受治疗
上海首个国际教育服务与创新园区揭牌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8子承父业是荣耀也意味着艰辛 2016-06-27 2 2016年06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