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6月2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 致
苏剑秋
  苏剑秋

  那年阳春三月,细雨绵绵。我有幸陪同著名画家沈柔坚先生赴郊县松江,考察继金山农民画之后,又一个新兴艺术群体——松江农民丝网版画。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上海版画展上,有不少新人作品展露。当沈柔坚听说松江县农民在搞丝网版画时,觉得又惊又喜。这是在传统农民画中开拓和发展的一个崭新的艺术领域,而且在国内还没有先例。值得一看。我们抵达县文化馆时,一群憨厚质朴的农民画作者,拿着他们的艺术成果在静候。其实这是一次小型作品观摩会,看着一幅幅油墨飘香的作品,很接地气。这群青年农民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用丝网套印加感光合成的新技法,运用自如地表达自身的天真和对生活的钟爱。带着淳朴的情感,开始用单色,逐步发展到用套色,突出泥土气息和肌理效果,巧妙地充分发挥感光的特性,天人合一,的确创造了一番天地,实属不易。

  沈柔坚静静地仔细观看作品,他说:“你们自由地绘写形象,大胆地安排画面,人物和动物配置风景均强调动态,简约夸张且粗状古拙而带有些稚气,饶有风味地显出泥土气息和农民画的异趣。”是啊!这些农民画家,从自己的日常中撷取题材,加以艺术创作。如今又运用感光这门现代技术,使得艺术上更进一步。丝网版画的优点是制作上简便,将画稿复在丝网版上,涂上油性或水性颜料后一刮而就。自从运用了感光技术后,大大加快制版速度,表现手法也更宽广。大家一致认为,眼前这些农民画,画风有些接近民间传统的剪纸和皮影一路,农民画家也正是从这几个方面来研究创作学习的。

  时光荏苒,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回想起了那年的松江之行,自然而然想起沈柔坚和松江农民丝网版画。一个大艺术家的胸襟是什么?从容和淡定,评判艺术作品高低只能是内心的感动。近年来,偶有在电视上看到介绍松江农民丝网版画,今非昔比喽,形成了规模化集团化,而且越画越好,当年的青年农民大多已过知天命了。这个时段正是艺术家创作黄金之年。那年沈柔坚的独具慧眼,验证了他是松江农民丝网版画的最大拥趸。版画艺术永远不会式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专题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阳光天地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20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4版:互动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有些东西总要被淘汰的
读书要有一种心情
开心就好 画到梅花墨自香
溶洞随想
别 致
雨中端午
求索于直道的坚持
新民晚报夜光杯A29别 致 2016-06-28 2 2016年06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