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永隆食品商店
当年插队从农村回上海探亲,一定要去淮海路领市面;那里是上海小姑娘心中的时尚之地;但是要过一个礼拜后才能去,因为我们的面孔黑得像乡下人,太土、太难看了。
淮海中路上的“永隆食品商店”和“红雷照相馆”是我心中永恒的怀念。小时候经常逛“永隆食品商店”就像去邻居家串门一样,走出华亭路,朝右拐就是淮海路常熟路。当年的“永隆食品商店”就在那里。
当年隔壁邻家的孩子经常会问:“到永隆去白相勿?”那里不但货物俱全,也是我们小孩子家看热闹、白相的地方。那里有水果、糕点、腌制品,东西很多,不买东西,看看也开心。
大人们经常会说:“到永隆去看看,有没有咸肉、香肠。”那是我们孩子喜欢吃的东西。同学的父亲在里面当副经理,一位邻居在当营业员,所以我们每天都要去逛一圈白相相。
上海人讲“没有吃福,饱饱眼福也不错”,这是典型的上海人性格,也就是有这样的性格,容易接受新鲜事物;领了市面就有了见识,有了见识就会处理问题,不会固步自封。
插队落户时,我到永隆食品商店买了苏打饼干、肉松、大白兔奶糖、椰子糖和花生牛轧糖,这些糖是我们到乡下后的奢侈品,没有东西吃的时候,含一粒解解馋。
1994年,“美美百货”以安静而高贵的姿态出现在上海人眼前,它取代了“永隆食品商店”。“永隆食品商店”的消失,对于周围的居民来讲,生活中好像少了一件很珍贵的东西。后来虽然在常熟路上又开了一家“小永隆”,由于我对永隆食品商店的好感,也常到那边去买东西,但是那里没有“大永隆”东西齐全。
“美美百货”揽尽世界顶级服装的名牌,价钱让上海人咋舌——一件看起来很平常的衬衫要一千多元,品牌包一万多元。
住在这里的老百姓嘲弄道:“是什么东西做的,金丝还是银丝?拿上海人当‘冲头’”。
时髦的年轻人反驳说:“不领市面,这是世界品牌!”
“什么品牌不品牌的,你们小青年,一年挣多少?买这样贵的东西,以后去喝西北风去。”
“过去是上海人骗下乡人,现在是外国人骗上海人。”住在附近的老百姓又掉转了话题。
昆山的一位朋友看中了一双品牌皮鞋,她看错了价钱,以为是300元,付钱时才知道3000元,最后还是不好意思地买了。她不是很有钱的人,这段时间还在找工作。
我说:“太贵了,你怎么舍得?”
她说,拿到柜台上,不好意思不买,我是硬着头皮买下来的。
“美美百货”名声在外,东北朋友到上海来玩,一定要去那里买东西。也许他们觉得物有所值,也许是能表示自己的身份:一根皮带几千元,还有衣服,一共花了一万多元。
我只进去过一次,店里客人不多,营业员站在那里,眼睛迅速地瞄了你一眼就知道,你是不会买东西的,是来闲逛的。我看看商店里的摆设一般,衣服也没有特别好看,后来再也没有进去过。
日本的品牌店不是这样的,任何客人进去都会上前热情地招呼。
过去这里是上海滩的高档住宅,住的是有钱人,时过境迁,这些人变得没有钱了,买东西要看看价钱;到华亭路逛的顾客想淘便宜货,经过“美美百货”商店也不会进去买。
一家高档的商店设在这里,成不了气候。由于诸多原因,2007年,一枝独秀的“美美百货”搬走了,搬到了上海时代广场。看到“美美百货”搬走了,我有些“幸灾乐祸”,心里在想:“永隆食品商店”还会再搬回来吗?
不会再回来了,这块黄金地段地租出去都要比开一家普通的食品商店要挣钱得多。没多久,这里成了一家高档的家具店,我有一种心理上的抗拒,从来也没有进去过。
现在每次经过那里,就会想起“永隆食品商店”,多么希望它能出现在我的眼前!
儿时的旧迹一个个地消失了,留在心头的将是永久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