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受重视
1829年,沙俄从土耳其手里夺得新罗西斯克,完成对整个黑海北岸的占领。沙俄黑海舰队主力大多配置在距假想敌土耳其更近的塞瓦斯托波尔,新罗西斯克仅作为二线基地使用,担负有限的保障任务。
20世纪初,苏联一度因财力不足,只能重点建设黑海舰队的大本营塞瓦斯托波尔,新罗西斯克的基建工程几乎完全停顿,港内也只有若干炮艇和海防艇。1928-1932年苏联“一五计划”完成后,海军舰艇迅速增加,对港口基地的要求也随之提上日程。1940年12月,新罗西斯克扩建成完全战备状态的军港。1941年1月29日,根据黑海舰队司令奥克佳布里斯基中将的命令,港口成立军事领率机关,标志着海军基地行政建制全面成型。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由于原基地塞瓦斯托波尔被德军包围,苏联黑海舰队主力被迫撤至新罗西斯克。战争胜利后,黑海舰队返回塞瓦斯托波尔,新罗西斯克军港建制在1947年撤销了,只是作为后方的临时停靠点。可是人们无法预料,强大的苏联却在1991年解体了,黑海地缘政治环境发生颠覆性变化,塞瓦斯托波尔归属独立国家乌克兰,俄罗斯虽然拿走黑海舰队的多数舰艇,却只能向乌克兰租赁塞瓦斯托波尔,以维持舰队运转。
对俄海军而言,“租房度日”总是让人不放心,由于俄乌关系起伏不定,俄军使用塞瓦斯托波尔港的权利屡屡受到限制。为防止“无家可归”的局面,1997年,俄政府决定恢复新罗西斯克的海军基地,以便停泊大型舰艇。2003年,俄总统普京批准一项总额为123亿卢布的军事建设计划,决心在新罗西斯克兴建新的基地,代号为“99608部队”。
地位持续提高
按照俄国防部赋予的任务,新罗西斯克基地协助黑海舰队保卫俄罗斯南部战略方向,加强岸防力量,对舰队运行提供技术和后勤保障。
2013年5月12日,俄黑海舰队司令维克托宣布新罗西斯克基地建设工程完工。俄罗斯《观点报》披露,新罗西斯克军港由西侧的“一字形”防波堤和东南侧的L型防波堤围成,水面区域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纵深800米左右,水域相对开阔,利于舰船调头,而且这里近岸水深可达20米以上,能够停泊大型舰艇。军港西侧是技术服务区,设有各种保障设施。服务区西侧建设五座突堤码头,序号为6-10号,长度分别为150、160、200、215和175米,这些泊位因为近岸的关系,水深不足12米,主要用来停靠万吨级以下的水面舰艇,岸上设有蓄电池仓库、充电桩、变电房等维护设施。
2014年俄罗斯夺取克里米亚半岛及塞瓦斯托波尔后,新罗西斯克基地的重要性反而大幅度上升,这是因为乌克兰的反俄情绪急剧增加,处于乌克兰眼皮底下的塞瓦斯托波尔基本没有战术纵深,易遭打击,俄罗斯更加需要在后方设置黑海舰队的有力支撑点。正因为如此,俄联邦特种建设署从当年起追加建设新罗西斯克的黑海舰队司令部与潜艇驻泊码头,后者的工程难点是要在水下施工的防波堤,钢管基础最深处必须打到水下38米的岩层里,码头防波堤的宽度则达15米,可以并排行驶重型卡车。本来,潜艇驻泊码头计划在2017年完工,但因形势紧急,俄联邦特种建设署加班加点,终于提前交付。另外,仍在修建中的黑海舰队司令部大楼也很有看点,其主体工程采用了特殊配方的高强度自密实混凝土,以实现设计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性能参数。
自2014年起,新罗西斯克基地的码头沿线工程逐步交付,预定进驻的若干舰艇也分批抵达,开始基地与舰艇的前期试运行,为后续正式工作摸索情况,积累经验。2014年10月,圣彼得堡海军部造船厂为黑海舰队建造的636.3型潜艇“新罗西斯克”号进驻新罗西斯克港。2016年7月1日晚,同型艇“旧奥斯科尔”号开进新罗西斯克,停泊在北码头。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新罗西斯克港计划进驻6艘636.3型潜艇和6艘11365R型护卫舰。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