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0月0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超越自我的穆特
李严欢
郭新洋 摄
  ◆ 李严欢

  自1976年在瑞士琉森音乐节首演至今,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的艺术生涯已走过四十载。如今的她,早已由当年受指挥大师卡拉扬提携的青涩女孩成长为同时代小提琴家中的佼佼者,而她也没有辜负前辈寄予的厚望,在音乐的道路中不断超越自我。

  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上,穆特将与沪上乐迷再续前缘,于10月15日在东方艺术中心的独奏会中演奏莫扎特、圣-桑、雷斯皮基、库瑞尔的四部风格迥异的作品。这套与今夏她在琉森音乐节举行的首演四十周年纪念音乐会如出一辙的曲目,在清晰勾勒出穆特音乐事业发展轨迹的同时,也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展现了古典音乐的巨大变化。

  莫扎特的音乐与穆特之间始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见证了她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当年,13岁的她正是凭借对莫扎特奏鸣曲的出色演绎,引起卡拉扬的注意。在大师的安排下,又以莫扎特《G大调第三协奏曲》首次亮相萨尔茨堡音乐节。与卡拉扬合作录制的莫扎特两部协奏曲,则成为她最经典的唱片之一,琴声中充盈着青春的活力和天真的气息。穆特曾说:“莫扎特的作品就像X光一样,可以穿透你的灵魂。在莫扎特的音乐中,没有一个音符是空穴来风。”因此,过去40年中她从不曾停止对这些作品的思考与演奏,每一时期,都试图用一种新的方式去解读它们。

  成名后的穆特,在不断扩充自己演奏曲目的过程中,经常将目光投向一些冷门佳作,意大利作曲家雷斯皮基的《B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便是其中之一。这部完成于1916—17年的作品,既承袭了浪漫主义的风格,某些方面又具有相当的现代意识,以其精致的节奏、极富表情的旋律、色彩绚丽的和声,成为20世纪小提琴奏鸣曲中最动人的篇章之一,但却并未受到演奏家们的足够重视。好在穆特很早就发现了它的光彩,将之纳入自己的保留曲目,并以独特的视角赋予这部作品自由且个性化的新颖诠释。

  闲暇时分,穆特喜欢以爵士或流行音乐作为欣赏的首选,而非古典音乐,因为在她看来“听觉上需要有些新的东西,要不然缺少了音乐的新鲜感是不好的!”这或许也是她一向对当代音乐抱以极大热忱的原因所在。近年来她首演了诸多新作,鲁托斯拉夫斯基、普列文、潘德列茨基、里姆等人纷纷将作品题献给她。对穆特而言,能参与到这些当代作品的创作和呈现中,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这次独奏会中她同样将以美国当代作曲家塞巴斯蒂安·库瑞尔(Sebastian Currier)的《齿轮》,为手中的乐器寻找到属于这个时代的新声。

  穆特是幸运的,不仅事业一帆风顺,且总有名琴与她相随。最初她使用一把加里亚诺小提琴,而后又两度更换了斯特拉迪瓦里名琴。此番伴她前来的,就是那把制于1710年、被称作“杜恩-拉文勋爵”的斯特拉迪瓦里。她将之视为“身体里最好的一部分”,称其真正与自己的灵魂相连,“它帮助我在音乐中融入并激发出更多的内心情感,带给音乐厅中所有人一段恒久美好的记忆。”

  “当我得到了一把小提琴时,我就立志要当一个小提琴家,别的什么都不干了,我希望用小提琴来感染人类。”如今穆特已然如愿。2015年岁末,柏林爱乐乐团的除夕音乐会中,一袭抹胸长裙闪亮登场的她,作为嘉宾虽仅演奏圣-桑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和拉威尔的《茨冈》两首乐曲,却依旧以精湛的琴艺和绰约的风姿成为全场的焦点。此刻,她正向着艺术生涯的又一个高峰攀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跨界/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福彩专刊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B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B06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8版:专版/国家艺术杂志
超越自我的穆特
《长征交响曲》再奏宏伟乐章
席夫与木偶表演
天象亦尽意
新民晚报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B04超越自我的穆特 2016-10-08 2 2016年10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