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为什么病好了还在
65岁的张阿姨头面部带状疱疹痊愈后,仍被莫名其妙的疼痛折磨了半年。“痛得话都不能说,总感觉有人拉扯我的头皮。”张阿姨来到公利医院疼痛科,万燕杰主任说,这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这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基本无效,需要进行神经介入、神经功能调节等综合性治疗。”张阿姨住进了病房,接受三叉神经射频介入治疗,大半个月后,疼痛基本被控制,重新恢复正常生活。
像张阿姨一样,承受这种神经痛的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患者。“老年人抵抗力差,得了带状疱疹后,很容易神经痛。”万燕杰说,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的人越来越多,一般去骨科看,医生建议开刀。但是,绝大多数病人不想开刀,认为熬一熬就过去了。这样的病人来到疼痛科,也许可以通过微创治疗,免除开刀的痛苦。
痛,为什么没病也会犯
公利医院的疼痛科病房,住着许多忍受剧痛的患者。万燕杰仍记得去年收治的一个老太,上腹疼痛31年。“儿子把她抬进病房,整个楼面都能听到她的惨叫。”
说来也怪,多年来各种检查都做过,老太太根本没病,但一犯疼就死去活来。万燕杰分析,“如果有器质性疾病会一直疼,而她是阵发性的,应该是神经性疼痛,也许还有心理问题。”万燕杰通过和家属交谈获悉,30多年前,老太生孩子坐月子时受过感染,当时腹痛厉害,这个孩子最后还夭折了,在她心里留下阴影,并最终发展成抑郁症。
治疗时,万燕杰用了抗抑郁的药物,同时在她腹部相应部位的脊神经根部置管埋泵持续镇痛和神经射频调理,最终,老太太彻底好了。“这个病例很‘离奇’,大家都不信,但它就是真实发生了。”万燕杰说,急性的、由原发性疾病引起的疼痛,就诊到相应科室;而慢性顽固性疼痛,包括疼痛没有查出病因或查出病因目前无法根治的,就可以交给疼痛科来对付。
本报记者 左妍 通讯员 曹黎静
相关链接
沪上唯一的疼痛科
公利医院疼痛科主任万燕杰曾当了20多年麻醉医师。2010年,临近退休的他带领8名年轻医生成立一个全新的学科——疼痛科。这个科室从当初只有5张床位,发展成今天拥有独立的病区,是上海唯一一个独立成规模的针对患者“疼痛”进行治疗的公立医院专科科室。
在发达国家,医生对病人进行生命体征评估时,除了呼吸、脉搏、体温、血压之外,疼痛是第五大体征。但在中国,由于学科发展滞后,很多病人未能接受疼痛专科治疗,疼痛只能熬着。万燕杰说,疼痛学科的发展,不仅是现代医学的进步,更是人文医学的体现,以患者为本,关注其主观感受,医生则找到最佳办法让患者摆脱痛苦,活得更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