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5日晚10点左右,小张与女友小雪饭后步行返回住处,在马路上碰到了相互并不认识的小崔。
小崔向小张和小雪的方向看了一眼,小张感到小崔在看自己的女友,便借着酒劲来了一句,“看什么看?”小崔被小张强横的态度激怒,反击道,“我就看怎么了?”小雪有些害怕,一边对小崔说“大哥,你快走吧!”一边想拉着小张离开。
小崔起初离开现场,但其心里始终不能“熄火”,便又折返回去找小张理论。双方再次碰面后,话不投机的小崔和小张在路边打了起来。
撕扯中,小张和小崔分别拿出了随身携带的匕首扎向对方,小张将小崔脸部扎伤,小崔将小张颈部扎伤。小张倒地后,小崔又持刀在小张后背扎了几下。
将小张和小雪扎伤后,小崔离开现场,并在离现场约200米的地方报警。后警察赶到将三人带至医院就诊,最终小张死亡。
三中院审理此案后认为,鉴于小崔系自首及本案具体情节,判处小崔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记者梳理相关案例发现,近年来“你瞅啥”曾经在黑龙江、辽宁、山东等多地引发血案。从2014年至今,三中院审理了多起因家庭琐事以及公共场所眼神不适当交流等“非典型琐事”造成的相关刑事案件。
来自三中院的调研报告显示,该院已审结的公诉机关指控为因琐事引发的刑事一审案件中,由当事人言语失和,尤其是酒后言语失和,所引发的案件占全部案件的近四成。重大刑事案件的“琐事”虽类型多样,但大多激发于当事双方言语失和或酒后行为失控的场合。
此外,微信群抢红包、人行道上身体碰撞甚至公共场所眼神不适当交流、前往他人租住处借水喝被拒等“非典型琐事”,均亦引发相关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