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5年,不管经历怎样的绝望,如何的辉煌,在人前,他只流过两次泪。一次是十年前的厦门,经历种种艰难,靠坚韧与智慧找到破案“钥匙”,他和同行的网安兄弟喜极而泣;一次是“平安卫士”评选推介现场,当女儿雯雯告诉主持人“专家就是专门不回家”时,站在一旁的他,黯然神伤。
如女儿所言,打击电信诈骗,韦健一直在路上。每年,他一半时间在出差,最多的时候,一年出差超过200天。对事业忠诚,对家人愧疚,只为百姓平安。据统计,仅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他参与侦破的电信诈骗案就超过600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逾两亿元。
昨天,全国普法办、司法部和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CCTV 2016年度法治人物评选活动”揭晓,韦健因其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领域的突出贡献,荣膺全国十大法治人物。消息传来,记者专访了韦健,听他讲述15年的反诈骗人生。
永远学习的“新人”
韦健现任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九支队支队长,新成立的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负责人。人们称韦健为“专家”,但他却始终把自己看做“新人”。“这是一个不断更新变化的领域,无论是骗子还是警察,都要变,不变,就跟不上形势。必须保持新人视角,去学习、适应变化。”学习二字,自韦健踏入这一领域,就是他的秘诀,也是他永远的兴趣所在。
电信诈骗出现在2000年前后,最初无非是“某某公司举行庆典,您的手机号被幸运抽中二等奖,请与某某电话联系”。由于骗子往往假冒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知名公司,所以全国各地被害人都往这几座城市打报案电话。这种利用移动通信和网络实施诈骗的全新犯罪,与传统诈骗犯罪完全不同,侦破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当时大家都怕接这种电话,就连工信部都打过来质问:上海为什么骗子满地跑?”多年以后,韦健回首当初,依然感慨。作为刑警,破案是天职,总要有人去尝试。当时,“军令”交到了侦查员韦健手上。
两眼一抹黑,从哪里入手?领导建议他,“先解剖一只‘麻雀’看看”。韦健沉下心来,对电信诈骗整个流程分析,先后回访数十名被害人,详细询问每个人被骗经历,寻找突破口。但是,失败、还是失败。有那么几次,韦健闪过了放弃的念头,可一想到被害人遭受的巨大经济损失和内心煎熬,想到自己的职业和“803”这块金字招牌,他又咬牙坚持。
要抓到狐狸,猎人要比狐狸狡猾。韦健在失败中不断学习。他先是找通讯工程师学习,但不行,因为“白的不研究黑的”。那些专家也觉得不可思议,“怎么能这样?”“不太可能!”他又向银行工作人员学习,向电脑专家学习,甚至向犯罪分子学习,向他们请教怎么“钻空子”、“打擦边球”。
永不停歇的“飞人”
解剖“麻雀”,最终成就了韦健侦破的第一起电信诈骗案。从此,同类案件大多交到他手里。“你不去谁去?”这是压力,也是动力。
入门并不意味着渐入佳境。最开始,真的是“困难总比办法多”。“记得有一次到珠海和厦门搞案子,开始很顺利,追到最后,当地的兄弟指着海对面的一栋楼说,就在那里,过不去。一时,大家都沉默了。”韦健说,有句话叫“网络无国界”,生动体现了电信诈骗的特点。“如果一起案子,被害人和嫌疑人都在上海,那才是运气好!”事实上,骗子大多是异地作案,前些年是在国内异地作案,现在是在全球异地作案。办案就意味着不断地出差。
除了时空距离,还有行业壁垒。电信诈骗依托的是发达的通讯网络和银行网络,许多调查需要相关部门提供支撑。2004年韦健到深圳出差,为了调资料,连续三次到某部门商请协助。每次接待他的都是同一个人,可能是觉得麻烦,对方很不耐烦。韦健年轻气盛,加上好多天跑下来有些心急,发生了争执,结果被随意打发了。
那次韦健在深圳待了两个多月,憋足一口气终于抓住了犯罪嫌疑人。巧的是,犯罪嫌疑人窝点就在那个接待他的人家附近。街上抓人时,那人又恰巧在现场。他看到韦健很吃惊:“你们还在啊,我以为随便弄点东西给你,你就会放弃了,没想到真抓到了人。以后有什么需要,尽管来找我。”
类似天南海北的出差,对于韦健而言是家常便饭,时不时还要出境办案。作为公安部特邀专家,2010年12月他赴菲律宾侦办“11·30”电信诈骗团伙案。当时离圣诞节没几天,韦健和专案组的侦查员们用尽各种资源,雇了当地司机天天加班,就为了赶在圣诞节前查出眉目。没几天,当地司机不干了,多给加班费也不干。他说:“华人勤奋我见多了,没想到中国警察也这么拼命!”
拼脑力、拼体力、拼毅力,专案组最终大获全胜,经过司法程序,于2011年2月3日将24名犯罪嫌疑人悉数押解回国。凯旋没多久,韦健又接公安部调令,随队前往印尼、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侦办“3·10”电信诈骗团伙案。这次抓获的犯罪嫌疑人竟然高达598人,创下前所未有的纪录。
反诈中心的“掌门人”
从平安卫士、平安英雄,到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再到这次的全国十大法治人物,多年来,韦健破案不断,荣誉不绝,但他十分清醒。“这不是给我一个人的,而是对全上海、全中国反诈骗民警的一种鼓励。靠一个人,一个团队,绝不是电信诈骗团伙的对手。”
一直以来,韦健有一个梦想:建一个平台,整合所有打击电信诈骗的资源,让警察不再孤军奋战。今年7月17日下午4时,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正式成立。这一中心深度整合警社资源,商业银行、通信运营商、金融清算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联合入驻,打击、防范、治理一体化运作。
多年梦想成真,作为负责人,韦健激动万分。“这是巨大的变革,也是上海公安、刑侦改革的‘风向标’。”韦健告诉记者,上海的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全国一流、功能最强”,不仅在于它能够打破银行、通讯行业之间的重重壁垒,实现涉案资金的及时冻结和违法账号、手机的及时封堵,还能主动进攻,通过整合各种情报资源,建立大数据分析研判机制,提炼形成指向明确的行动型线索,组织精确打击行动。
比如,针对今年多发的手机木马短信诈骗和假冒QQ、微信熟人诈骗等犯罪类型,中心在广泛进行案件汇总和情报梳理的基础上,派员前往此类犯罪主要输出地驻点侦查,已将更多案件扼杀在源头。 首席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