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一幅照片在网上流转:一位年届八十、萧疏白发的农村老妈妈成了网红。她满是皱纹的脸探进小车车窗,送别回城的儿子,眼神里满是眷恋与不舍。很多刚刚拜别父母的人观之泪下。让人想起韩愈的痛切之句: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眼下,中国上亿家庭都在重复这样的情形,温暖,又辛酸。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而要盼回成年的孩子,老妈妈们又得等上一年。而有的妈妈,也许再也等不到了……
和平常相反,每到春节,城市空了,乡村满了。据统计,北京少了848万人,占平时常住人口的近四成。上海平常拥挤不堪的地铁也变得空空荡荡,包子铺、拉面馆、馄饨摊儿都歇了业,蜜蜂般穿梭于城市的快递员,也都无影无踪,穿越回了渴盼他们的父母身边。7天长假之后,特别是过了十五,城市又会瞬间被填满。一眼望不到头的堵车车流、返城的火车一票难求……
人们在家乡,听烧爆竹,看换桃符,用守岁围炉、供奉先祖的慎终追远、用餐桌上妈妈做的家常最爱、用手机里的全家福照片、用童年伙伴喧哗着相碰的酒杯,充足了满格的亲情,让接下来一年的打拼再度有了底气,有了目标……
然而,春归又成客,闹市无人识,拥挤的城市可能很纠结很疲惫很多不熟悉的规则,市情简薄而直接,少了些脉脉温情和无拘无束。比如,来自湖北的老张,就怎么也想不到为省一张100多元的门票,就掉进了宁波一动物园的虎口,也想不到陪他魂归彼岸的,竟会是咬死他的那只虎……
人们引经据典,谴责老张因不守规则自取灭亡,痛惜老虎“无辜”被杀。理由是老虎有天生野性,而人类文明则建立在规则意识的基础之上。
这话应该加十分。但有木有想过,对千千万万乍从乡村来到城市的小张老张们而言,“野性”也是天生的,乡村规则从来和城里截然不同。在乡村,没有红绿灯,没有斑马线,在地里干活喉咙痒了,“扑”地一口痰就吐在田里,夏天下河游泳不需要买卡,炮仗可以乱放,年夜饭女人甚至不能上桌与男性同餐……
进了城,有谁告诉过他们这些规矩和不守规矩的后果呢?他们是又脏又土,进了地铁没人愿意挨着他们。每有交通事故,他们往往是主角,要么是开集卡的司机,要么是闯红灯的伤者……
其实,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隐形在流水线或空中的脚手架上。他们中间有人会写诗,“刷,刷刷刷,中国,我制造的鞋子,踏遍了七大洲”“我们来自村、屯、坳、组,我们聪明的、笨拙的,我们胆怯的,懦弱的……”
对这样的他们,从小到大,从哪里能得到关于城市规则意识和基本文明习惯的系统培训?人们可以原谅一只老虎的噬人天性,却不能从一个来自乡野的打工者苍凉的结局去体味这个群体的无奈与悲苦?
光有指责是不够的。规则意识的建立,要从农村基础教育做起,从城乡两地的系统规范培训做起,结合案例,将城市规则的生死攸关深深烙进他们的心里。那么,铤而走险翻墙、闯红灯的将会大大减少。
“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请不要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