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指出,到2025年,形成布局合理、网络运行的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国家体系。建成我国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按照区域分布、功能齐备、特色突出的原则,形成5-7个四级实验室建设布局。在充分利用现有三级实验室的基础上,新建一批三级实验室(含移动三级实验室),实现每个省份至少设有一家三级实验室的目标。以四级实验室和公益性三级实验室为主要组成部分,吸纳其他非公益三级实验室和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建成国家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
对此,作为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院长朱同玉在今年的上海政协上提交了一份《上海市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平台扩建》项目建议书,其中提出,鉴于上海目前现有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存量小、缺乏生物安全四级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设施,拟建设规模为8000平方米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平台,选址毗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其中非人灵长类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为1500平方米,配套功能实验室1400平方米,500平方米为具有生命支持系统的相当于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的工作区,非人灵长类动物ABSL-2实验室和动物预养区1000平方米,管道设备设施及空调、中控等辅助用房2300平方米,废物与污水处理功能区700平方米,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标本保存中心500平方米,生物安全实景培训中心及其他辅助面积100平方米。此平台建成后成为上海公共卫生应急防控技术、诊治技术和相关生物医药研发的创新基地和共享平台,可向长三角和国内外等开放。
在朱同玉看来,上海建设更高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平台,将成为国家应对传染病公共卫生威胁的重要战斗堡垒,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社会稳定与经济繁荣;亦可促进传染病发病机制研究,推动上海形成围绕传染病诊断治疗、新药疫苗研发的高端产业中心,促进上海市乃至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我觉得,传染病对一个城市的威胁比恐怖分子还要恐怖。”朱同玉说,“对于任何一种病毒来说,我们要生出疫苗,就需要大动物实验。我们现在的上海公共卫生中心有很好的小动物实验室,在全国也是非常领先的。但是我们要把这些抗体过度到人,需要在猴子、大动物身上实验,我们整个上海缺乏很好的非人灵长类大动物的实验室平台,如果有这样一个平台,那么我们上海的整个组织保障水平就会大幅度提升,他也会成为我们上海科创中心一个重要的地点。因为一个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室,可以为我们全国的医疗机构服务,也可以让我们整个保障水平大幅度提升。”
本报记者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