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军界瞭望/战例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3月1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越战美军用卡车装地雷反伏击
张晓红
■ 美军用来测试的“自卫地雷卡车”
  自一战以来,卡车就成为战场上最重要的运输工具,同时也是敌人最喜欢伏击的对象,因为它们几乎没有自卫能力。20世纪60年代,侵略越南的美军就对此深感苦恼,当时越南游击队以丛林为掩护,频繁袭击过路的美军卡车运输队。

  为了对付游击队,美国陆军有限作战实验室尝试为卡车安装武器,试来试去,他们最终想出为卡车安装地雷的主意。被选中的地雷是美军常用的M18“克莱莫”反步兵地雷,雷壳里面填充着包裹大量钢珠的C4炸药,引爆后,钢珠会以60度扇面定向扩散,杀伤周围50米内的人员。M18另一大优势是能人工手动引爆,这对卡车司机来说很重要——他可以自行选择引爆时机。

  按照设计,技术人员首先在卡车的前保险杠上焊接一个“车筐”,里面满满地装上标准型“克莱莫”地雷。如果遇到伏击,卡车司机可以在驾驶室中将这些地雷引爆,利用定向飞出的钢珠消灭伏击的敌人。接下来,为了对付从卡车侧面或后面接近的敌人,技术人员又在车厢挡板上安装了多个“地雷巢”,不过里面装的是袖珍型“克莱莫”地雷,每枚大小在两英寸见方,里面不再填充钢珠,而是利用爆炸后产生的70多块高速破片杀伤围拢过来的敌人。根据试验报告,每个“地雷巢”可装一枚小“克莱莫”,每侧车厢至少可放置20枚小地雷,总重量400磅左右。虽然这些地雷个头不大,但这么多地雷一起爆炸,声势也很吓人。所以,技术人员发给司机的手册里建议:“如果要引爆‘克莱莫’,必须先戴上耳塞或捂住耳朵。”

  卡车披挂地雷的方案不仅引起美国陆军运输兵的兴趣,还让陆军作战部队大呼奇妙,一些指挥官迫不及待地要求给自己的M113装甲输送车也挂上这种特殊的“地雷式反伏击装甲”。于是,五角大楼向有限作战实验室特批一笔款项,要求该实验室制造五个“车载地雷筐”和2000枚袖珍“克莱莫”地雷,以便装在卡车上进行实地验证。运到越南后,这批“验证品”让士兵们大感新奇,还起了个一个很严肃的代号——“运输防御装置”(CDMIA)。

  然而经过多轮试验后,所有参与者内心的兴奋都被崩溃取代了——也许卡车司机们有足够大的胆量,带着随时可能爆炸的燃料或弹药奔赴前线,也许作为防身的那些“克莱莫”地雷爆炸后会让伏击者四散奔逃,但还有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是——地雷这种玩意不分敌我。它能杀伤敌人,同样能杀伤自己人。当年参与该项目的技术员汤姆·崔特西无奈地说:“一旦启动‘运输防御装置’,卡车周围100米范围内的几乎所有生物都会遭到破坏,也就是说,前来为卡车解围的友军也不可避免地会被杀伤。”

  意识到危险的美军卡车运输队当然不可能大批量采购“运输防御装置”,有限作战实验室又不肯轻易放弃,双方就这样僵持了五年,最终以实验室放弃项目告终。美军在卡车防护上的思路重新回归传统,准备为每辆车都安装中小毫米口径遥控机枪,但后来这个方案同样因安全原因被放弃了。最终,美国陆军也没想出什么更好的办法提高卡车自卫能力,只能在每个车队里混杂一些搭载重武器的“火力卡车”,负责保卫整个车队的安全。  张晓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5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12版:人物/新民环球
越盟军大炮轰开“奠边府大门”
越战美军用卡车装地雷反伏击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战例B07越战美军用卡车装地雷反伏击 2017-03-13 2 2017年03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