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兵器/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3月1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单兵重炮:俄制“丸花蜂”火箭筒
石宏
■ “丸花蜂”温压火箭筒发射状态
■ “丸花蜂-M”火箭筒和配套温压弹
■ MGK Bur“紧凑型”火箭筒和配套温压弹
  ◆ 石宏

  俄罗斯连塔网报道,2月8日早晨,乌克兰东部顿巴斯亲俄民兵“索马里营”营长米哈伊尔·托尔斯特赫在顿涅茨克市郊马克耶夫卡镇的指挥部里被炸身亡。随后的调查显示,乌克兰政府军的一个破袭小组在约200米外用“丸花蜂”火箭筒发射1枚温压弹(也称云爆弹),击中托尔斯特赫的办公室。托尔斯特赫的遇刺身亡,也令“丸花蜂”火箭筒再度受到关注。

  诞生于前苏联

  军事专家指出,“丸花蜂”(音译“什米尔”)火箭筒的军事编号是RPO-A,如果从这一点来看,似乎是苏联时代研制的RPO“山猫”火箭筒的改进型,但两者其实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之所以在编号上有延续性,主要是因为它们在战术用途上相似,RPO是俄语“步兵火箭式火焰喷射器”的缩写。显然,苏军最初是把它当作一种射程更远的火焰喷射器。而它们的发展,又受到美军M202式4管66毫米肩扛式武器的影响。

  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深感二战时期的M2泵喷式火焰喷射器太沉(30.8公斤),射程又近(不超过40米),于是开始研制火箭推进的纵火武器,其原型XM191型双管66毫米火箭筒被拿到越南战场试用。1972年,美军又开始研制M202型4管发射装置(重5.22公斤),装填4枚火箭弹后重约12公斤,射程约1000米,非常适合步兵作战使用。前苏联军方拿到M202火箭筒的实物后,迅速委托图拉仪表设计局研制类似武器,其成果就是1975年服役的RPO“山猫”火箭筒。与美军的M202型火箭武器相比,苏军的RPO火箭筒采用可重复装填的单管设计,长约1.44米,发射口径增大到93毫米,重约28公斤(含纵火弹药),最大射程400米,发射准备时间约60秒。得益于更大的武器口径,苏军RPO火箭弹的威力超过美军M202型火箭弹。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经历过阿富汗战争的苏军认为RPO存在重量偏大、尺寸太长、准备时间久等缺点。于是图拉仪表设计局奉命研制一种新武器——RPO-A。

  威力堪比重炮

  RPO-A火箭筒由发射筒、前后端盖、发射机构、击发机构、保险装置、发火系统、折叠式前手柄组件、握把、瞄准具以及背带等组成。根据苏军提出的要求,RPO-A大量采用非金属材料和一次成型工艺,采用发射器与弹药封装后一次性使用,武器长度缩短到92厘米,武器重量也降低到11公斤,可在30秒内完成发射准备。RPO-A配备的机械瞄准具由准星和折叠表尺组成。1988年,RPO-A正式服役。需要指出的是,RPO-A不是简单的燃烧纵火弹,而是威力更大的温压弹。据称,1枚93毫米RPO-A温压弹的威力相当于152毫米榴弹。

  说起“温压弹”,这个名称其实是美国人起的,俄军的说法是“具有膨胀爆炸效应的爆轰弹药”。其弹头内装填的物质并非传统炸药,而是一种高能燃料。最初的“温压弹”需要两次起爆,第一次爆炸将高能燃料与空气充分混合并扩散,第二次爆炸引爆高能燃料与空气的混合物。这种爆轰会产生高温高压的冲击波,产生巨大的杀伤力,并会耗光一定区域的氧气,导致区域内人员因缺氧而窒息。进一步改进的“温压弹”利用“化学催化法”和“光化学”技术,将两次起爆改为一次起爆,简化了武器结构,提高了可靠性。单兵使用的温压火箭筒特别适合打击建筑物和掩体内的有生目标。

  RPO-A装填的弹药长0.7米,重2.1公斤,火箭弹飞出发射筒时的速度为每秒125米,最小射程25米(弹头内的保险机构确保它不会在25米内爆炸),直射距离200米,有效射程600米,最大射程1000米,杀伤半径5-6米,操作温度范围为-50℃到+50℃,出厂后可保存10年。

  经受实战检验

  RPO-A温压火箭筒曾多次参加实战,最早可追溯至阿富汗战争末期。1989年初,苏联又将数千具RPO-A温压火箭筒送抵阿富汗贾拉拉巴德,支援当时被“圣战者”包围的纳吉布拉政府军,这种武器投入战场后很快改变了贾拉拉巴德的战场形势,“圣战者”的攻击被粉碎。在两次车臣战争期间,俄军与叛军均使用了RPO-A。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依然对RPO-A进行持续改进,在2006年的欧洲萨托利防务展上首次展示了RPO-M“丸花蜂-M”火箭筒,它的口径进一步缩小到90毫米,全重减为8.8公斤,但武器长度增加了2厘米,达到94厘米,最大射程增至1700米。RPO-M的设计更符合人机工程学,其装填的新型温压弹具有更好的弹道性能和终端效果,爆炸威力与155毫米榴弹相当。MRO-A和MGKBur则是最新发展的两款改进型,其中MRO-A将口径缩小到72.5毫米,全重减为4.7公斤,全长90厘米,最大射程450米;MGKBur全称为“紧凑型榴弹发射系统”,可重复装填,口径缩小到62毫米,全长72.4厘米,全重5公斤,最大射程950米。此外,RPO-A还有一款代号“RPO-Prize”的改进型,它采用独特的“筒套筒”发射方式,内筒会在发射时相对外筒向前滑动,从而将筒内距离延长一倍,可以满足射击精度、射程和安全性的多重需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5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12版:人物/新民环球
单兵重炮:俄制“丸花蜂”火箭筒
印度发布新型“高级隼”
新型“苍鹭”无人机亮相
印度海军求助美企“扶正”侧翻护卫舰
新民晚报兵器/军界瞭望B08单兵重炮:俄制“丸花蜂”火箭筒 2017-03-13 2 2017年03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