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乡村教师短缺
“我们国家现在有300万乡村教师,他们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脊梁,尤其是我们农村孩子成长的园丁。”陈宝生说,由于历史、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我们乡村教师短缺问题非常严重,集中表现就是“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我国2015年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教育部围绕这三个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首先是“下得去”。教育部实施专门针对乡村教师的“特岗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招收毕业生到乡村去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村教师短缺的问题。
其次是“留得住”。中央财政投入了52.53亿元资金,有8.1万所学校的近130万乡村教师受益,同时,在全国建了40万套周转房,以改善乡村教师、特岗教师的居住条件。此外,向全国106万30年以上在乡村从教的老师首次颁发了荣誉证书,让乡村教师有职业的荣誉感。
第三是“教得好”。进一步采取措施鼓励水平比较高的校长、教师向乡村流动,并开展了校长培训。有一个好的校长带着一帮老师,这个乡村的教学水平会逐步的提高。
下一步,要将乡村教师计划尽可能向村小和教学点倾斜,此外,要解决乡村教师和城市教师编制问题,城乡统一标准,解决他们评职称等职业发展问题。
谈高校恶性“挖人”
有记者问,一段时间以来,出现了一些重点高校到处高薪“挖人”的恶性竞争现象,有的甚至还开出了数百万的年薪。教育部对此有没有制度层面的阻断措施?陈宝生表示,要对薪酬条件做出规范。
陈宝生说,高校间的恶性人才竞争问题由来已久,西部地区有一段时期人称“孔雀东南飞,麻雀也东南飞”。“为了‘挖’一个人,有的高校说我给你建一个什么设施,比如实验室,你来吧;给你一幢别墅,薪酬极其可观。这种恶性竞争在市场上都不那么规范,更别说人才这样一种特殊对象了!”
教育部为解决这个问题,逐步作出了一些制度安排。今年2月已经发出通知,要求东部高校要对人才引进作出规范,薪酬条件都要规范,不能搞恶性竞争。同时,各高校要对人才聘用合同契约加强管理,对引进各种人才加强规范,让他们遵守契约,在约定期内不要跳槽。
下一步,教育部还将引导各高校形成联盟,制定公约。“人才竞争是遏制不了的,遏制恶性竞争是可以加以管理的,”陈宝生说。
谈杜绝“毒跑道”
陈宝生在回答如何杜绝校园“毒跑道”的问题时表示,这两年教育部门和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合作,对跑道建设的材料、设计、建筑等方面分别制定了标准。今年上半年按照标准发布的程序进行适应性调查,之后对外公布,将来就按照这个标准执行。同时,将在制度上作出修改。“招投标制度不是按照谁报价低,就让谁来中标,要按照标准、质量要求来办,这是关系到我们后代的事情。”陈宝生说。
谈防范校园欺凌
对于校园欺凌的问题,陈宝生说,校园欺凌有四个特点:一是发生在青少年之间。第二是欺凌,不是玩笑。第三,还带有一些炫耀,是孩子不成熟的一种行为方式。第四,手段有的时候可能很残忍,这种残忍也许是欺凌者自己不知道后果的。
陈宝生说,对于这种校园欺凌,教育部和高法、高检、公安部等单位进行了综合治理。这两年情况大有好转,但还没有根本消除。解决校园欺凌的问题要树立法治思维,多用法治方式,依法来办。要建立校园安全防范机制和校园外的综合治理机制。学校所在的街道、社区、派出所、企业联合防范,用社会的力量、家长的力量、学校的力量进行综合防范。要加强教育,加强排查、督导,还需配备专门的力量。“现在大部分学校已经在门口设立了保安人员,有的还设立了法治副校长。这个机制很好,我们正在推广。”陈宝生说。
特派记者 邵宁 潘高峰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