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金医院陈生弟谈大众认知度
五年内深入开展科普教育
今年既是帕金森病被发现200年,也是中国帕金森病诊疗40年,但是大众对帕金森病的了解程度依然非常低。一项来自北上广三地的网络调查显示,超过9成大众不了解帕金森病,其中过半认为帕金森病即霍金所患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超过34%的人认为针灸可根治帕金森病;超过93%的人完全不知道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手段;超过60%的非神经内外科医师对疾病及脑起搏器外科手术疗法不了解。
为了更好地造福帕金森病患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委会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起“拥抱郁金香”项目。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陈生弟教授介绍,从今年起的五年内,该项目计划在全国各地累计开展超过500场患者疾病科普教育,五年内累计培训超过5000人次神经内外科专业医师;以及每年持续进行疾病及治疗手段科普活动,致力于提高大众对帕金森病的认知度,提高帕金森病专业医师的诊疗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疾病管理方案。
● 华山医院王坚谈疾病现状
不致命但自理困难甚至致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上海市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副组长王坚教授介绍,帕金森病是大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由此引起大脑分泌的多巴胺减少而导致的。多见于中老年人。病因至今未明。帕金森病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约为1.7%,我国有约300万-500万帕金森病患者。
帕金森病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表现是静止性震颤,就是平常所见的人安静时手抖。其实,运动迟缓才是核心症状,表现为做日常动作都有困难,如解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变得比以前缓慢许多,或者根本不能顺利完成。除此之外,还有肌肉僵直,字越写越小的“小写症”等。
帕金森病本身不致命,一般不影响寿命。目前仍没有根治帕金森病的方法,但通过药物或者手术可以维持比较好的生活质量。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甚至不能自理或者致残。
● 瑞金医院孙伯民谈内外科联合治病
精准把握脑起搏器植入时机
脑起搏器是帕金森病外科治疗领域里程碑式的新技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内核团,进而达到控制患者症状的目的,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分会副主任委员孙伯民教授介绍,当帕金森病进展到四年左右,伴随药物疗效的明显下降、药物副作用增大,或有严重的异动症状出现时,是进行脑起搏器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经评估符合手术指证的患者可考虑手术。
专家们一致认为,神经内外科医生统一和紧密的配合贯穿帕金森病治疗全程,必将确保患者在最佳的时机接受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报记者 潘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