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全市率先实行“家庭医生上门出诊+智能设备后台远程监控”模式~~~
全市率先实行“家庭医生上门出诊+智能设备后台远程监控”模式~~~
全市率先实行“家庭医生上门出诊+智能设备后台远程监控”模式~~~
全市率先实行“家庭医生上门出诊+智能设备后台远程监控”模式~~~
全市率先实行“家庭医生上门出诊+智能设备后台远程监控”模式~~~
全市率先实行“家庭医生上门出诊+智能设备后台远程监控”模式~~~
     
2017年04月0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市率先实行“家庭医生上门出诊+智能设备后台远程监控”模式
彭浦新村“悬空老人”看病不再难
江跃中 顾武
  本报讯(记者 江跃中 特约通讯员 顾武)“徐医生,我妈妈现在咳嗽厉害,而且感到胸闷,你能否来看一下?”午休时分,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徐群美,接到了家住彭浦新村210号3楼的居民符阿婆女儿的电话。“好,我现在就过来。”她迅速背起医疗箱,骑着电动车直奔符阿婆家。经诊查,发现符阿婆出现严重的心衰现象。小徐对症应急救治后,又让家属带符阿婆到市北医院进一步治疗。由于小徐上门诊断准确且转院诊疗及时,已89岁高龄的符阿婆终于转危为安。

  记者昨天在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访时获悉,该中心现已在全市率先实行“家庭医生上门出诊+智能设备后台远程监控”服务模式,切实解决辖区内4500余位像符阿婆这类80岁以上、住在没有电梯的老公房小区3楼至6楼的“悬空”老人就医难问题。

  生活不便成为热点

  在今年举行的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有关老公房老年居民生活不便成为讨论热点。据悉,本市现有上世纪70年代以后建造的老公房达29万栋,且基本上是层高6至7楼没有电梯的多层楼房,而居住其中的居民约有500万人,其中逾100万是居住在3楼以上、年过花甲的老年人。人们将这些上下楼不便的居民称为“悬空老人”。

  虽然装电梯已在个别老公房小区开始试点,但要普及还需等待很长时间。同样,老公房密集的彭浦新村街道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已占街道总人数的35%左右,其中仅居住在老公房3楼至6楼的80岁以上的老人即达4510余人。

  中心担当“破冰”先锋

  “作为居民家门口医疗机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担当为老公房‘悬空老人’排忧解难的‘破冰’先锋!”静安区政协委员、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彭德荣决定先行先试。该中心自去年起,已在全市率先实行家庭医生上门为行动不便老年居民、养老院老人开展分级诊疗签约试点服务。在区卫计委、彭浦新村街道办事处及下属居委会的支持与配合下,中心今年把“悬空老人”作为“医养结合”的重点服务人群。将安排家庭医生及其助理,分批上门与社区“悬空老人”签约,建立家庭病床,定期上门巡诊,为老人提供诊疗服务和慢病管理,并通过延伸处方等方法将药品配送至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家里。

  同时,该中心还引入“互联网+”技术,将一些患者日常在家随身使用的血压、血糖、血氧饱和度等医疗检测设备接入医院后台智能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控、了解患者的相关身体指标,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予以针对性指导和干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海湖庄园会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展馆/新民印象
   第A09版:展馆/新民印象
   第A10版:郊野大地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家装专版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08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0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康健园
   第B1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彭浦新村“悬空老人”看病不再难
邀请临床医生挂职锻炼
紫藤花开 停车场美
江建明华东平涉嫌受贿贪污罪被起诉
从“鸡血妈”到“淡定妈”
新西兰发放中国公民五年多次往返签证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4彭浦新村“悬空老人”看病不再难 2017-04-09 2 2017年04月0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