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百日计划”的制定,中美经贸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重点互动:
一、研究利益分配。利益是经贸关系开展的根本动力,美国对中美经贸关系现状多有微词,主要是认为利益分配失衡,中国得到更多,而美国获得较少。但中国认为,中美经贸利益分配是共赢且公平的,美国也获得了大量利益。中美利益分配到底如何?这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拿出双方大致可以接受的研究成果。只有基于对利益分配现状的客观研究,才能消除两国在经贸关系中的偏颇和怨气,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中美经贸相关措施。
二、识别政策扭曲。在准确把握经贸利益分配的基础上,中美双方要讨论利益来源。大多数经贸利益的分配是正当且正常的,主要反映了全球化的分工格局以及两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对于这些利益,即使在中美之间分配极不平衡,两国也只能接受。关键是看那些通过政策扭曲而导致的利益分配失衡。比如,美国对中国所谓人民币汇率操控、政府补贴以及国有企业政策多有指责,认为这些政策导致中美贸易失衡。中国则认为美国对华不公平的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政策以及过于严格的直接投资审查机制,是造成中美经贸问题的重要因素。
三、调整国内结构。中美经贸关系本质上是两国国内经济发展结构的延伸,经贸关系中的问题也不可能只通过双边关系进行调整。为根本缓解中美经贸矛盾,两国都需要从国内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寻找“病根”,同时用两国经贸关系持续发展的压力来推动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强调的是,忽略本国国内自身经济弊端,而一味依靠双边经贸关系调整以及对方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来寻求解决之道,不是解决问题的真诚方式。考虑到中美两国实力接近,没有一方能够迫使另外一方接受不公平的要价。
四、推进合作措施。不管怎样,“百日计划”提供的时间只有3个月左右,中美两国民众以及国际社会都希望看到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这对落实中美元首会晤的成果以及强化未来中美合作的大方向非常重要。中美各自工作团队既要务虚更要务实,要顾小利更要顾大局,在共同制定“百日计划”的过程中,通过密切合作,提出双方都满意的项目方案和政策调整。 宋国友
(作者系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