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1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乡的炊烟
杨烨
  杨 烨

  我的故乡丹阳在美丽的江南平原上,学龄前差不多有五年时间,我是和奶奶一起在故乡度过的。一片农田、数排村舍,就是我们的家园。晚风短笛、炊烟袅袅,成了我儿时最温暖的记忆。

  那时,家是故乡上空的缕缕炊烟。我的每一天,都是与炊烟相依相伴的。早晨起床,抬头看到窗外的炊烟,知道奶奶一定在灶头忙开了。上午被送到一知青点学写字,贪玩的我一直心不在焉,当空气中飘来第一缕炊烟的味道,立马起身飞奔回家:“奶奶叫我吃午饭啦”。下午是我最开心的时光,和一群小伙伴在田野、河边疯啊、跑啊,如同蓬勃生长的野草。直到夕阳西下、炊烟袅袅,“某某某,吃饭喽,回家喽”的呼唤此起彼伏,我们才如倦鸟归巢般各自回家。

  每当我大汗淋漓地踏进家门,映入眼帘的是奶奶期盼的眼神。她一边嗔怪,一边扯下毛巾,为我擦汗、洗脸。我则没心没肺地冲向余火尚存的灶台,因为个矮看不见里面的饭菜。奶奶见状又急吼吼踩着一双小脚过来,抱我、揭锅、看菜。祖孙俩立即弥漫在暖腾腾的雾气中……

  七岁那年,突然被父母接回上海读书。傍晚,火车进入上海地界,我大哭,要找奶奶。现在想想,一定是饿了,想起了村庄的炊烟,想起了暮色中声声催儿归的召唤。多少年过去了,我早已习惯了都市的生活,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可那或浓或淡的炊烟、那嵌入心扉的呼唤,连同风中奶奶的泪水和白发,依然会出现在我的梦里。

  十一年前的早春,奶奶永远地离开了我。临终前,她唯一的愿望是让我们为她烧一顶纸花轿。许多人不解,我却泪流满面,想起了过去她哼唱的歌谣:大姑娘、坐花轿……奶奶生母去世早,12岁就被后母逼着出嫁,应该没坐过花轿,可她内心深处一定盼着坐一回花轿呀……我抚摸着她留下的鞋子,哭了一遍又一遍。奶奶缠足,就是这双小脚,支撑起了一个九口之家,绵延着一个普通人家温情的烟火,把爸爸和娘娘送进了南京的大学,后来又抚育了我。

  古龙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其实,人与烟才是密不可分的,人烟浩穰、人烟阜盛……袅袅炊烟下,沸腾的是亘古不变的亲情和薪火相传的民风习俗。也许是童年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我一直有一种强烈的流浪感,似乎永远在漂泊。孤独的时候,眺望都市街头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流,常常会勾起莫名的忧伤。

  清明时节,我又回到了童年生活的地方。记忆中的田野稻香无处可寻,魂牵梦绕的炊烟也杳无踪迹,现在人们用上了液化气。儿时的伙伴,或大腹便便,或儿孙满堂,皱纹和沧桑都写在了脸上,他们关心谈论的是动迁、进城、买房……“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故乡虽在,故人已不在,记忆中的故乡已不在。

  十日谈

  家的烙印

  奶奶是个奇女子,明请看本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旅游资讯
   第A27版:新民旅游
   第A28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29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旅游资讯
   第A45版:旅游资讯
   第A46版:旅游资讯
   第A47版:旅游资讯
   第A48版:旅游资讯
一扇未曾找到的门
那些教育的事
翰墨因缘 (书法)
小顾与鲜花
故乡的炊烟
春之舞 (水彩画)
崇明游·农家乐
天目看人境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故乡的炊烟 2017-04-11 2 2017年04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