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6月0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带我们去“诗与远方”
胡越菲
  ◆ 胡越菲

  听完青年钢琴家薛颖佳在“星期广播音乐会”上的独奏会,我的脑海里一直萦绕着舒伯特《纺车旁的格丽卿》中少女格丽卿所唱的思念爱人的歌谣。

  薛颖佳的音乐有一种奇特的魔力,每一次都让人深陷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我想,可能在于其清丽脱俗的选曲。比如这次:舒伯特,向来是古典音乐界的一股清流;李斯特,并非炫技的那个,而是晚年陷入哲思的李斯特,你可能会怀疑那是一个“假的李斯特”;两首《月光》,分别是德彪西和福雷的,就是不选已经“烂大街”的贝多芬;肖邦的叙事曲,也没有选最著名的第一首,而是更偏重描写个人内心情感的第四首。

  这样的节目单一出来,选曲首先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与一般的独奏会完全以钢琴家的个人偏好为主不同,薛颖佳则喜欢在曲目策划方面动更多的脑筋,从中找到一些独特的联系。正如这场独奏会的主题“诗与远方”,舒曼曾说,“音乐是诗的最大潜能”,因此薛颖佳为独奏会挑选的每一首作品,几乎都与诗歌有着密切的联系。

  舒伯特艺术歌曲《纺车旁的格丽卿》的歌词来自歌德诗剧《浮士德》,讲述了少女格丽卿因陷入对爱人的沉思而停下手中的纺车歌唱:“我再也不能平静,我若失去他,就会失去生命。”《魔王》同样取材自歌德的诗作,钢琴模仿出马蹄奔驰的节奏,父亲、孩子、魔王和讲故事的人四个不同角色交替出现,音乐充满了画面感和戏剧性。后来,李斯特把这两首艺术歌曲都改编成了钢琴独奏。

  李斯特《孤独中上帝的祝福》是作曲家晚年根据法国诗人拉马丁的诗而创作的一首钢琴曲,在此,原本风靡万千听众的钢琴炫技已不是重点,李斯特更加倾向于表达内心的宗教哲思。德彪西钢琴曲《月光》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同名诗歌,描绘出月光飘渺、如梦似幻的意境。福雷的《月光》同样取材于魏尔伦的诗歌,但福雷将其写成一首抒情典雅的艺术歌曲,后来由法国女作曲家博尼改编为钢琴曲。

  综观整场独奏会的曲目单,论技术,有舒伯特最难的钢琴作品之一《流浪者幻想曲》,据说连作曲家本人也弹不了;论触键之轻柔细腻,有李斯特《孤独中上帝的祝福》,那绵长的气息让观众陷入深深的冥想;而论音乐表现之深刻,又有肖邦的《第四叙事曲》,其复杂的层次前所未有。这样的一套作品,对演奏家的考验不小,“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然而薛颖佳弹来,却给人一种“举重若轻”之感。他手下的每一个音都是精雕细琢、深思熟虑的,既有雷霆万钧,也有云淡风轻,但无一例外的是,都让人回味良久。正如他自己所说,严肃的音乐虽然艰深,可能没有立竿见影的“生理快感”,但带来的心理体验却是无穷的。

  音乐会上,为了更契合“诗歌”的主题,薛颖佳还亲自上阵,用中文、德文和法文朗诵了与演出曲目息息相关的浪漫主义诗歌——“那么宁静美丽又忧伤的月光,让鸟儿在树间坠入梦乡的月光,连喷泉也因狂喜而啜泣。”这些动人的诗句,连同薛颖佳那富有磁性的嗓音,彻彻底底地将现场的观众带到了“诗与远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指挥台上的拿破仑
“瀛涯”亲历记
带我们去“诗与远方”
“陶身体”的数字舞
新民晚报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A28带我们去“诗与远方” 2017-06-03 2 2017年06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