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6月1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余烬录
巨鹿路,那滴老上海的心头血
李泓冰
  李泓冰

  魔都之魔力无限,对懂经的人而言,所爱重的未必在其林立的高楼,而在里巷老宅的沧桑,一砖一石,一窗一牖,后面都是鲜活的故事,史影幢幢间,透出这座城市厚重的气派,与润泽的温度。

  读懂上海,须探进它的胡须深处——那些弯弯曲曲的幽径,那些梧桐荫庇的错落民房,那些铺陈着老上海浩荡心事的万千弄堂,它们是海纳百川、卓越大气的上海最深的底色,最踏实的背景。不管是玲珑秋月还是窈窕嫩柳时节,只要走过黄浦江、苏州河,走过这些沉着淡定的老建筑,总是步步乡愁,欲说还休。有美国学者说,上海是“现代中国的一把钥匙”,如果上海的老房子都拆光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谁还能告诉我们,这把“钥匙”是怎样铸造的?

  惜乎在城市的日长夜大中,这把“胡须”在漫长的岁月里渐渐萎缩、脱落,幸而上海人已然惊觉乃至警觉到,保护历史建筑之时不我待。

  然而,总有人容不下杨柳堆烟、门掩黄昏的深深庭院,非要整出点雨横风狂、辣手摧花的勾当。这一回倒霉的是巨鹿路888号。

  这座近90年前建造的英式花园住宅——同样是刻录着无数老故事的所在。这些故事,平时虽不大被人提及,但是只要那建筑在,它们就永远在红尘中流转。比如它的设计者国际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远东第一楼”国际饭店、时尚奇巧的大光明电影院都是他的手笔,还有《义勇军进行曲》的首次演奏地点、巨舰般的武康大楼……这位从俄国战俘营中逃到远东的匈牙利人,该是有多爱这座宽容的城市啊——从身无分文的流浪汉到拥有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上海仅仅用七年光阴,就给了他一段人生逆袭的传奇。投桃报李,邬达克把一生才华,都留给了他的第二故乡,为上海留下了100多栋单体建筑,上海人感念他,把他设计的25个项目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这段美妙的传奇,却莫名被巨灵之掌粗暴斩断。巨鹿路888号老房子被拆,邬达克的一滴心头血瞬间清零,他和这座城市互相爱重的情义,也包括这段老故事对海纳百川的最佳注脚,就这么被践踏……

  但是,能把责任都放在一个呒没轻头的90后小囡身上吗?上海的闹市之中,众目睽睽之下,一栋老建筑被摧毁,居然可以无风无浪顺水推舟地“大功告成”?对深具规则意识、承诺一直有温度的上海而言,具有文物价值的老建筑,居然如此脆弱,乏人保护?这确实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为什么保护建筑被破坏半年没有人管。”政协委员卢永毅问得有理!

  幸好,还有警觉的媒体,还有对破坏历史建筑“一查到底,绝不姑息”的庄重承诺。

  巨鹿路888号的消失,敲响了一记强劲的警钟。关键在于,如何才能堵上这个可怕的漏洞,禁绝再度“亡羊”的可能。看来,还需要更多的敬畏、更多的苦心孤诣、更严密的保护举措,才能让上海的历史温度永远温暖后人,才能让文明的薪火不绝于今人之手,并烛照城市的未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跨界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特刊
   第A30版:专版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重视和倡导社会矛盾纠纷的司法解决
巨鹿路,那滴老上海的心头血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令人揪心的两分钟
新民晚报评论/专栏A03巨鹿路,那滴老上海的心头血 2017-06-10 2 2017年06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