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发现浦东某镇一居民小区围墙上的铁栅栏,硬是被人锯去了相邻的三根铁栏杆,形成了一个洞;洞的围墙下方,还用砖石垒了个简易台阶……不时有人从这个“墙门”进出于小区。经了解,它的存在已达年余之久。
如此“墙门”的出现,传递了三个方面的信息,一是该小区的大门设置可能存有不足;二是部分居民有改变其现状的愿望,且愿望强烈;三是此“墙门”存在已达一年之久,说明尚未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等,私开“墙门”,违反了物业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终究是有悖文明的。在谴责这种有损文明行为的同时,也让人想到了“民意”问题。近几年来,“民有所求,我有所应”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地方党组织和政府部门,更好地服务于民众的共识。
笔者无意评判“墙门”的孰是孰非,只是想借此强调“民意”在哪里?其实不少时候“民意”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在大力倡导乐与听取民声的同时,还应积极发现“民意”。当然,在听取民声和发现“民意”的基础上,最终还是要通过解决好“民有所求”,或对不宜解决的给予权衡利弊的全面解释,给予“落地有声”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