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压倒邪气
京剧《浴火黎明》以建国前后的重庆为时代背景,刻画了一位经受住严刑拷打、却因上级背叛而暂时迷失彷徨的共产党员范文华历经磨练,在狱中党组织的感化下,最终淬火成钢、坚定信仰的心路历程。原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安葵认为“塑造一个范文华这样有挣扎的人物是有意义的”。“《浴火黎明》的主要基调是歌颂革命烈士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整个舞台演出感受到的是正气压倒邪气,这点很重要。在这个基础和前提下,又着重塑造了一个有些挣扎的人物,写了范文华重生的过程,这更充分地表现出了革命斗争的复杂性和艰苦性。”
“京剧化”上下功夫
虽然过往的数十年里京剧现代戏也曾有过经典之作,但以京剧表现现代题材依然有很多技术上的难点,“不像京剧”成为很多京剧现代戏的致命伤。《浴火黎明》在“京剧化”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大量运用了传统京剧的表演手法来塑造人物,在唱腔方面也颇下功夫,一段以摇篮曲切入的多人组合演唱的“西皮慢板”的“风儿清、月儿明”唱段尤为特别。福建省艺术研究院院长王评章认为这部戏“一是现实生活表现和传统程式身段运用结合较好,很多程式运用很自然、得体,而且能用出传统程式身段的好处。傅希如的念、笑、翻滚扑跌等用得很好。二是唱腔,这个新编戏的唱腔很能接受,新腔和旧调之间,接得比较顺畅。新腔中的老调很见功力,成为唱腔的核心。”
新一轮巡演打磨
昨天演出现场气氛热烈,观众席上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不仅仅为了演员的精彩表演,更多是为了角色的正义凛然、慷慨激昂。据介绍,《浴火黎明》自去年首演以来已经演出了三十余场,一部新剧目一年演出三十余场在上海京剧院这些年来是极为少见的。在完成此次逸夫舞台的两场演出后,该剧还将继续深入上海金山、嘉定等郊区进行新一轮巡演和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