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随笔/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8月0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视舆情
爆款文章和中产阶层精准营销
何小手
  何小手

  自媒体爱关注什么,哪些素材容易受到关注和传播,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回顾最近出现在自媒体上的爆款文章,这些天“北京2000万人假装生活”热点颇有影响,类似的爆款文章还包括“月薪3万,还撑不起孩子的暑假!”,至于前段时间几乎受到全民吐槽的“相亲鄙视链”则更为典型。这些文章涉及教育、婚恋等关键词,其新闻主角主要是中产阶层,难怪有媒体评论说,自媒体喜欢通过放大中产阶层的焦虑来吸引眼球。

  这看似是一个有些想当然的结论,但稍作思考似乎还是有一些依据,起码它符合日常的观感。为何自媒体如此热衷以中产阶层作为叙事主体,一种自然而然的解释是炒热点,即如今社会处于转型期,中产阶层的焦虑是社会热点,拿它说事能获得比较好的传播效果。这是一种较为抽象化的解释,它将现象归结为时代背景的产物,其实,除此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逻辑值得思考。

  自媒体主要依靠个体传播,一篇文章发出后,粉丝乐意转发就意味着会得到二次传播,这种病毒式传播方式意味着,传播者的号召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后续影响力。按照这种传播逻辑,自媒体当然希望获得有传播号召力的粉丝,而中产阶层无疑属于高号召力的传播群体,而且事实也证明,中产阶层的话语权客观上也有助于将一般话题转化为公共话题。从这个角度看,自媒体为何热衷关注中产阶层焦虑——不仅因为话题热,而且因为关注这些话题的人可以影响更多的人,他们在传播中的中介优势更为明显。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中产有着相对较高的消费能力。在这个越来越讲究细分领域的时代,更强调营销的达到率。写作者们以及自媒体的投资人,固然看中有多少人阅读了文章,但更看中是谁阅读了文章。一定程度上说,关注中产焦虑的文章和养生类文章一样都属于精准营销,文章热度背后意味着实实在在的利益。可能并不是所有自媒体都有这样的待遇,但投资的逻辑正是如此——当你的文章吸引了中产阶层粉丝,那么你的自媒体就有了对中产阶层进行营销并获得较高回报的潜质。

  但是,中产阶层往往也是一群苛刻的读者,他们的网络感觉,对营销本能的反感,都意味着要写出让其产生共鸣的爆款文章并非易事。所以你会发现,如今描写中产阶层焦虑的文章,从标题拟定到角度选择,都可见出非同一般的功力——如果缺乏对社会心理的理解,对网络生态感到隔阂,没有一定的网感,恐怕很难写出这种“接地气”的文章。有的人经常能看出其中的炒作痕迹,但却找不到确切的证据,更多的人会觉得,一切似乎是水到渠成,这大概是自媒体时代传播行为新的进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32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连载
   第A24版:阅读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养生/新民健康
   第A27版:汽车周刊
   第A2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砥砺奋进的五年 历史性成就和变革
官微传谣! 政府新媒体不是自媒体
盛夏漫笔
网 红
爆款文章和中产阶层精准营销
新民晚报随笔/评论A06爆款文章和中产阶层精准营销 2017-08-02 2 2017年08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