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叶澄衷与朱葆三
我们再认识两个中国人,一个叫叶澄衷,另一个叫朱葆三。
1840年,叶澄衷出生于浙江宁波府的镇海县,他是货真价实的宁波人;八年后,朱葆三出生于浙江嘉兴府的平湖县,随后,随父亲落籍宁波府的定海县,他是有点走样的宁波人。两人先后来到距离宁波不远的上海,开始各自人生时,或没有起点,或起点不高,但在这个雄奇且诡魅的条约口岸里,却分别做成了巨商,而且被归于一个伟大的商帮:宁波帮,这是他们自己也不敢相信的事情。
上海,后来成为世界第六大都会,是凭借着历史进程中的许多力量,还凭借着历史命运中的无数巧合,毫无疑问,巨商是最主要的力量之一,巨商也可能是最具巧合意味的人群。巨商,本是拜物教的最高级信徒,但叶澄衷与朱葆三的许多作为,让口岸上海获得别样注解,在上海前夜里,他们成为一种特殊启示。
先说叶澄衷。浙江宁波人,这是比较宽泛的说法,比较精准的说法是:祖籍宁波慈溪,生于宁波镇海。朱葆三呢?也是浙江人,来历相比叶澄衷要来得复杂一点:祖籍浙江台州府的黄岩县,出生地为嘉兴府的平湖县乍浦,随后,跟随四品官级的父亲落籍在定海县。我找到了两人的第一个共同点:全是浙江人。
后来,当叶澄衷与朱葆三分别做成宁波帮中的带头大哥,成为上海工商界中说一不二的领袖级人物时,追本溯源,那与他俩的出生之地应有一定的关系。换句话说,浙江宁波人在经商上的历史背景,浙江宁波人在经商上的独特天分,使他们作为北方中国人,能够与南方中国人,即中国广州人一决雌雄;与此同时,宁波帮这个群体,以高出其他地域男女不止一筹的智商、情商,不仅推动着上海进入它的前夜,还直接将上海送进了“黄金十年”,当然,这是后话。这应该是两个人之间的第二个共同点。
叶澄衷出生于1840年,去世于1899年;朱葆三出生于1848年,殁于1926年。尽管朱葆三要晚于叶澄衷整27年才离开世界,但两人都出生在清帝国的道光年间,而且,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出生的这十年,正是道光皇帝被他绝对不屑的“红毛番鬼”深深折磨的十年,他们也许全都没有感觉到发自道光皇帝内心的阵阵绞痛,却全都分享了因红毛们的骚扰而使得清帝国不得不开放口岸后的那些实惠和快乐。这是两个人之间第三个共同点。
但两人的不同还是很多的,譬如家世背景。在宁波连绵起伏的群山中,叶澄衷只是个毫不起眼的野小子。六岁那年,失去了父亲,贫病交加的家庭,因此雪上加霜,又因此,私塾中,叶澄衷待了半年不到的时间,《三字经》大概背出一半不到,未来伟大功名的第一级台阶都没有跨上,更遑论对《春秋》、《左传》有自己看法,他便一切结束了。
11岁那年,为谋生,他不得不进入一家豆腐坊做个比童工好不了多少的学徒,还没有完全熟悉豆腐坊中那股好闻的气息,便与店主怄气而回到家中。镇海的家里又怎样?空空如也,一贫如洗,他知道,他的人生必须有一个改变,问题是怎么改变呢?
朱葆三的情况要比叶澄衷好上许多。
他出生于不是宁海如叶澄衷般的荒山野岭之地,而是乍浦兵营。朱葆山的父亲,亦不是叶澄衷父亲那样一穷二白的宁波山地农民,他父亲名叫朱祥麟,小小的史书如此记载:
年未冠,入黄岩营,习练水师,善捕盗。道光二十四年,由外委,补定海中营把总,升任千总,历署乍浦营守备,定海城营都司,护理右营游击,加五品升衔。敕授武翼都尉,诰封奉直大夫。朱祥麟升任定海城营都司到诰封奉直大夫。
父亲这段漫长的升迁过程,与朱葆三的诞生全然无关,只说朱葆三降生伊始,便落定在一个五品官衔(后来是四品官衔)的家中,生活相对的优渥不是叶澄衷能够享受的。
再次回到叶澄衷身上。1854年,叶澄衷人生中第一颗救星升起:同村的倪姓老乡,从上海回老家探亲,母亲闻讯,登门拜访,央求他能否带上叶澄衷前往上海“学生意”?倪姓老乡倒是一个爽快人,他一口答应,不过,有一个前提,叶家必须置办好两笔费用:盘缠费和介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