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次听说,有的受资助学生“学有所成”后,没有一点感恩之心,不懂得对资助单位、资助人的起码感谢。当然,这只是极少数人。
同样不止一次听说,还有相当一部分受助人是喜欢“隐名埋姓”,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捐助,甚至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经济状况。不过,对这样的学生,社会舆论也十分宽容,认为贫困也是人家的“隐私”,没必要过分给他们贴个标签。
其实,助学本身就不是“贴标签”的事,不是作秀,更不是以伤害受助生的自尊为“工作成绩”。上海的学生资助工作一直坚持“民生为本,重在公平;科学为纲,重在规范;发展为先,重在育人”。“精准助学”凸显的是从助学到“铸人”,从扶贫到扶志,最终达到育人的成效。
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经费投入只是资助体系中的一个方面,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资助工作就是为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立德树人,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样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首席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