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国乐社历史悠久,目前有队员30余人,多数是退休职工,年龄最大的80多岁。国乐社演奏技能娴熟,能演奏《中花六板》《三六》《欢乐歌》《夜深沉》《行街》《云庆》等20多首名曲。除了赴学校、敬老院、社区进行公益演出外,已多次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重大文化活动上亮相,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曾荣获申奥优秀演出奖、长三角江南丝竹比赛银奖、上海江南丝竹协会优秀演出奖等20个奖项。
川沙新镇铁沙国乐社办得好,关键有个好带头人。社长王森林年逾七旬,他宝刀不老,组织活动,策划演出,与其他团队交流,解决队里各种困难,任劳任怨。他本人擅长二胡、扬琴、三弦、鼓板等,演奏得像模像样。
对丝竹音乐不太熟悉的队员顾仁义,为了迅速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艺以及与团队配合能力,他在家里腾出一间房间办起了音乐沙龙,每周开展一次活动,有时还请一些高手来切磋交流。平时还一个一个音符地抄写乐谱。而今他已能背诵江南丝竹八大名曲的乐谱,笛子吹得相当不错。
从东北来沪照顾孙女的杨金华,人称“东北老太”,年已七旬,对技艺十分钻研,参加活动回家后反复练习,而今二胡拉得有板有眼,很有韵味。
副社长陈学勤为了让每位演奏员有一份乐谱,积极联系复印工作。许多队员见社里有困难,便拿款资助,购置所需物品,组织演出与交流等。
对外交流也是提高团队技能的一条重要途经。今年五月他们派员赴大场参加中国国乐队成立九十周年活动,与90多岁的“中国笛王”陆春龄等经验丰富的专家、艺人进行直接交流,收获颇丰。平时他们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学习先进经验。徐汇区湖南路国乐队曾三次在长三角江南丝竹比赛中获得金奖,他们邀请该国乐队负责人前来介绍经验,并进行现场演奏。他们还与祝桥、新场、北蔡等地国乐队进行切磋交流。队长王森林说:各队有各队的优点、特长,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可少走弯路。
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