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2: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传播民族音乐的铁沙国乐社
~~~——传播民族音乐的铁沙国乐社
~~~——传播民族音乐的铁沙国乐社
~~~——传播民族音乐的铁沙国乐社
~~~——传播民族音乐的铁沙国乐社
~~~——传播民族音乐的铁沙国乐社
     
2017年08月0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传播民族音乐的铁沙国乐社
李敏
  周四下午,从川沙新镇新川路的活动室里,传出了悠扬的乐曲声,时而鸟儿啼鸣,时而流水潺潺,时而暴风骤雨,时而万马奔腾,听了让人陶醉。这是川沙新镇铁沙国乐社队员们正在排演江南丝竹名曲《江南春早》。

  这支国乐社历史悠久,目前有队员30余人,多数是退休职工,年龄最大的80多岁。国乐社演奏技能娴熟,能演奏《中花六板》《三六》《欢乐歌》《夜深沉》《行街》《云庆》等20多首名曲。除了赴学校、敬老院、社区进行公益演出外,已多次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重大文化活动上亮相,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曾荣获申奥优秀演出奖、长三角江南丝竹比赛银奖、上海江南丝竹协会优秀演出奖等20个奖项。

  川沙新镇铁沙国乐社办得好,关键有个好带头人。社长王森林年逾七旬,他宝刀不老,组织活动,策划演出,与其他团队交流,解决队里各种困难,任劳任怨。他本人擅长二胡、扬琴、三弦、鼓板等,演奏得像模像样。

  对丝竹音乐不太熟悉的队员顾仁义,为了迅速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艺以及与团队配合能力,他在家里腾出一间房间办起了音乐沙龙,每周开展一次活动,有时还请一些高手来切磋交流。平时还一个一个音符地抄写乐谱。而今他已能背诵江南丝竹八大名曲的乐谱,笛子吹得相当不错。

  从东北来沪照顾孙女的杨金华,人称“东北老太”,年已七旬,对技艺十分钻研,参加活动回家后反复练习,而今二胡拉得有板有眼,很有韵味。

  副社长陈学勤为了让每位演奏员有一份乐谱,积极联系复印工作。许多队员见社里有困难,便拿款资助,购置所需物品,组织演出与交流等。

  对外交流也是提高团队技能的一条重要途经。今年五月他们派员赴大场参加中国国乐队成立九十周年活动,与90多岁的“中国笛王”陆春龄等经验丰富的专家、艺人进行直接交流,收获颇丰。平时他们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学习先进经验。徐汇区湖南路国乐队曾三次在长三角江南丝竹比赛中获得金奖,他们邀请该国乐队负责人前来介绍经验,并进行现场演奏。他们还与祝桥、新场、北蔡等地国乐队进行切磋交流。队长王森林说:各队有各队的优点、特长,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可少走弯路。

  李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家装专版
   第A08版:街拍/新民印象
   第A09版:街拍/新民印象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人物/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2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A24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实现整合融合,破解社区养老困局
绘一个老年人高温避暑地图
陶醉
街道组织困难老人免费体检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扫一扫
新民晚报银发社区/金色池塘A32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017-08-06 2 2017年08月0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