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创想让陶瓷自己“长”出来
铝韧性不错,但太软且强度不高。论硬度,陶瓷比钢铁要强很多。这两种材料结合的铝基复合材料重量轻、硬度大,具有韧性高又不易断裂变形的优秀性能。目前国际上“铝里掺陶瓷”的传统方法是:将陶瓷颗粒或纤维,用搅拌铸造或粉末冶金的方法,混入铝合金中获得铝基复合材料,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刚度,但因陶瓷大颗粒的存在,生成和加工成形困难、强度及塑性差、性能不稳定。
“既然用物理方法从外面往铝里掺陶瓷的路走不通,我们就想‘无中生有’,让陶瓷自己从铝里‘长’出来。”上海交大特种材料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王浩伟教授介绍,团队采用“原位自生技术”,通过化学方法,在铝里加入能够生成陶瓷的成分,用熔体控制自生,“就像从肉里长出骨头,又轻又强。而且这种方式生出的陶瓷颗粒能降低到纳米级。”这种纳米陶铝合金重量轻,且具有抗疲劳、低膨胀、高阻尼、耐高温等特点,其强度是同等重量的钛合金的1.5倍、镁合金的2倍、高强钢的3倍,可谓“四两拨千斤”。
助国产大飞机练就一身“轻功”
复合材料是航空材料领域争夺的技术,材料的变革都带来航空技术的巨大进步。王浩伟教授表示,目前纳米陶瓷铝合金已用于天宫一号、天宫二号、量子卫星、气象卫星等关键部件翱翔于太空,同时应用于内燃机活塞和汽车关键部件。他透露,目前团队正加紧和中国商飞、中国商发合作,已在航发、商发开展多种航空发动机叶片试验,助推国产大飞机用上这种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说:“金属复合材料是目前和未来飞机制造正在应用发展的主要材料,用于C919上的铝锂合金比常规材料减重10%,从实验室到飞机走过10年。目前从实验结果来看,纳米陶瓷铝合金各项表现都优于现有材料。我们计划在部分挤压型材上先展开合作,也期待这种新材料下一步在板材、锻件上服务于国产飞机。”
为了让该新材料走出实验室,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安徽省淮北市人民政府、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相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前天签署“四方协议”,建设交大陶铝新材料创新中心,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生产、产品设计、制造工艺以及使用标准等成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