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
伦敦碗,对于苏炳添和张培萌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5年前的伦敦奥运会,由郭凡、梁嘉鸿、苏炳添和张培萌组成的中国队跑出38秒38,虽无缘决赛,却改写了全国纪录,并达到了世锦赛报名标准。
苏炳添至今仍能清晰记得,5年前的那次比赛后,他和张培萌久久不愿离去,肩并肩坐在运动员出口的台阶上。原本打破全国纪录的喜悦,最终却被未能进入决赛的失望给冲淡了。“从那次开始,我们才知道,自己的最好原来距离世界的及格线,还有不小的距离。”
也正是从伦敦奥运会之后,中国田径队确立了以接力促短跑的指导思路。只要是有潜质的短跑新秀,都会被尽量送到有水平的教练麾下,田管中心则提供包括经费、出国等帮助。这些年,中国田径队每年都会去美国的迈克尔·约翰逊训练营进行海外训练,美国短跑教练帮助中国运动员改掉技术陋习。
意外
如果不是因为一场赛道上的意外,中国队本来可以获一枚铜牌。
意外发生在中国实力最强的二三棒交接时。第三棒的苏炳添在接棒时,遭遇邻道英国队第二棒选手的“敲头”干扰。
通过电视不断回放的慢镜头可以发现,英国队的第二棒亚当·格米利交棒之后,为了鼓舞队友而甩动臂膀,由于动作幅度过大,并且整个人几乎踩在道次线上,他的右手数次打到了苏炳添的头部。
中国队跑第二棒的谢震业认为此事应该申诉,“我给交棒他(苏炳添)的时候,和日本队是持平的,但事情发生后,我们一下拉开了好多距离。”
担任央视解说嘉宾的前田管中心副主任冯树勇赛后表示,他已在第一时间联系中国队,计划对此申诉。
有记者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直接向英国队质问此事。当事人格米利表示,自己当时处于极度兴奋状态,并不记得发生什么,但他还是当着众多媒体的面,说出了对不起和道歉。
告别
双手撑膝盯着成绩牌,跑过终点的张培萌久久直不起腰。他的脸上,遗憾和留恋交织在一起。这是张培萌的最后一次国际大赛。
里约奥运会上,很多人问苏炳添,为什么中国短跑接力队跑不过日本。苏炳添的回答一语中的,“这是因为我们第一棒的队员经常换来换去,没有一个固定的棒次,这是摆在中国田径短跑队面前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从2012年起,中国男子接力队的第一棒经历了郭凡、杨洋、陈时伟、莫有雪、汤星强等队员,始终动态调整的阵容从一个侧面表明,在短跑项目上,中国的百米人才依然面临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
一个月前,在钻石联赛摩纳哥站上,中国接力队获得冠军。彼时,苏炳添曾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而如今,伴随着张培萌的退役,中国接力的铁三角即将崩塌,那个“最坏的时代”即将到来——在第一棒依然青黄不接的情况下,担任冲刺重任的第四棒,也无人顶上。
更艰巨的任务恐怕在两年后,只比张培萌小2岁的苏炳添,届时已是30岁,是否能坚持到东京奥运会还是个问号。到那时,张培萌的担忧恐怕就要变成现实,“如果我和苏炳添退役或者不在巅峰状态,谢震业似乎很难撑起接力队”。
本报记者 厉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