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80年前淞沪抗战影像志
     
2017年08月1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屈的城
80年前淞沪抗战影像志
田聿 朱必勇
■ 这是一张诞生于1937年底的战争画卡,描绘的是坚守上海四行仓库的中国“八百壮士”,画面正中央就是谢晋元团长,他头戴低耳钢盔,左手持枪,右手指向一处墙壁缺口,引导战士奔赴战位,画面写实而逼真。
■ 国民政府发给江防总队鱼雷快艇大队(电雷学校)的奇袭日舰『出云』号的命令原件。
淞沪会战最初阶段 ■ 1937年8月14日,淞沪战役爆发第二天,日军为了夺取战场制空权,空袭邻近上海的杭州笕桥机场,但被中国战机击毁多架,图为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长高志航所驾驶的霍克式战斗机,该机当天就击落一架日本九六式陆攻飞机。
■ 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长高志航。
■ 中央军战车部队首次向上海战场投入英国造两栖坦克,希望予敌重创。
■ 日本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本部大楼,它始建于1929年,为钢筋混凝土四层楼结构,其中一楼建有装甲车库,楼顶建有瞭望塔,显示其完全是一副军事要塞的模样。直到今天,本部大楼依然保留在上海街道旁。
■ 不幸被日军俘虏的中国坦克被敌人拉到虹口市场前,这辆坦克炮塔上已被日军贴上写有“战利品”的字条,车体前面被贯穿的弹孔清晰可辨。
■ 淞沪战役前夕,中国军队士兵与着军装的上海娃娃合影,象征着保家卫国不分长幼。
■ 1937年8月17日,停在日本驻沪总领馆门前的日本巡洋舰“出云”号,它刚刚侥幸避开中国鱼雷艇攻击。
■ 淞沪抗战期间,隶属国民政府军政部江防总队鱼雷快艇大队(电雷学校)的史-102号鱼雷快艇奉命突袭日军巡洋舰“出云”号,成为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
淞沪会战相持阶段 ■ 1937年8月23日,停泊在马鞍群岛外海的日本战列舰“长门”号(画面右角)正向“山风”号驱逐舰移驻第11师团官兵,他们即将投放到川沙镇登陆场。
■ 在沪郊抵抗日军的中国军人,他们正合力操作一挺国产卅节式水冷式重机枪,该枪的脚架被放平,以降低火线高度,使射手能够隐蔽上身。
■ 上海郊外激战时的一个中国军队轻机枪小组,他们均头戴防毒面具,以防范日军在作战中突然使用毒气。
■ 淞沪战役期间,也是抗战宣传热潮兴起之际,这是战事期间创刊的《阵中画报》第一期封面,这份由文艺青年主办、印刷的快报传递了爱国思想,凝聚了民心,堪称抗日心战的先声。
■ 《阵中画报》创刊号中表现空军英雄阎海文事迹的绘画,他在座机被日军击落后跳伞,不幸被风吹到日军阵地里,他决不当俘虏,举枪自尽。
■ 从兵力上看,当时中国军队以第87、88、36师为主力,后来在上海一共集中85个正规师,加上地方保安部队、其他派系援军,共约90万人,数倍于敌,他们在武器方面虽然逊于日军,但在全国抗战热情的推动下士气高涨,战场上出现过不少动人事迹。
■ 中国军队在淞沪前线投入了德式sFH 18式150毫米榴弹炮,令日军极为胆寒。
■ 美国著名漫画家米尔顿·卡尼夫(Milton Caniff)所绘的宣传画,凸显不同战区、穿着不同制服的中国军队有着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共同目标。
淞沪会战最后阶段 ■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由桂涛声所创作的《歌八百壮士》,铿锵歌谣传颂当年淞沪战役期间死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团长及中国官兵的感人故事。 为掩护主力顺利退出上海战场,中国军队第88师师长孙元良指派谢晋元率领该师第524团一个加强营固守四行仓库,续留闸北作战。四行仓库守军四百余人,由谢晋元任团长,上官志标任团附,杨瑞符任营长,下辖陶杏春、邓英、唐棣、雷雄等四位连长,部队于1937年10月26日晚进驻,完成部署。日军得知上海战场仍有中国军队,立刻向四行仓库发起攻势。原以为能轻易击溃守军,孰料攻势一再受挫,几经增援仍无法强夺。中国官兵虽处劣势,却个个斗志旺盛,让日军吃尽苦头。 战至11月1日,绝大多数中国军队均已撤离,军事委员会命令谢晋元率部撤出四行仓库。11月1日午夜,谢晋元带部撤往公共租界,四行仓库保卫战宣告落幕。四行仓库守军英勇卫国的事迹不仅激发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使国家整体力量得以有效整合,更吸引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力,间接争取正义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 1945年,日军在上海举行投降仪式。
  ◆ 田聿 朱必勇

  战争就像是一座巨大的烽火熔炉,化了生命、化了青春,但化不去的是深刻的记忆,以及对和平的思考。80年前,面对日本军国主义者的疯狂入侵,“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人民“敢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血性被彻底激发出来,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民族存亡之战争”。

  当年在上海,数十万中国军队与装备、训练均占优势的日军殊死搏斗,尽管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中国军队最后也被迫撤离上海,但这场战役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为全国动员和持久抗战赢得了时间。

  温故而知新,让我们用一张张图片还原那场惊心动魄的斗争,重温中华民族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感受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古老的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这种精神上的崛起,弥补物质上的不足和装备上的落后,支撑着我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去争取最后的胜利,归根到底,“我们要的和平是有尊严的,而非屈服于敌人的和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视觉/新民印象
   第A09版:视觉/新民印象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话题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2版:国学论谭/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不屈的城
新民晚报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A24不屈的城 2017-08-13 2 2017年08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