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8月2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老城厢的文化内涵
李文骏
  李文骏

  刻成此印谱的最后一刻,已经夜深,听着外滩传来的海关钟声,不由感慨万千。

  我是上海人,生于斯,长于斯。最早住在黄浦江畔,后来迁居不能超过药局弄——真正的老城厢里了。老城厢的每一条弄堂,每一座房屋,对我来说,真可谓再熟悉不过了。几年前拜记吕颂宪兄,聊起老城厢,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听着他将老城厢路名地名的掌故娓娓道来,在惊奇和欣喜之后,欣然决定合作一部反映老城厢路地名掌故的作品。

  随着日新月异的城市变迁,老城厢也不得不面对拆迁的命运,许多街道、弄堂消失了,许多路名地名成了历史。但是尽管与西安、北京比较,上海的历史要短很多,但上海老城厢的文化内涵却也是值得珍惜的。一天天望着拆迁的瓦砾和不断建起的高楼,心中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惋惜念旧之情油然而生。为了回报老城厢对我的养育之恩,为了对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尽一点微薄之力,自壬辰年(2012年)起,我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刻成了百方老城厢路地名印章。

  上手之后才发现,这不是件容易之事。为了使作品具有新颖性、可看性,这也是对作者的篆刻功力的考验。三年来一直沉浸在此谱的创作中,不断地借鉴前贤的大作,从古玺、秦汉印、明清直至民国各流派印作中汲取灵感,特别是加强了边款的创作,多面款、阳文款占了很大的比例,这是本书的一个特色,也是形成个人风格的一个契机。这百方印的创作,对我来说是一个理性思索、重新学习的过程,每有一点会心之处,不胜惊喜,如同当年拜师初学一般。

  可惜我的恩师江成之先生已于一年前仙逝,未能看到学生的拙作,只能借此在老师的灵前敬上一瓣心香了。

  在印谱的创作和制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朋友的支持帮助,如李子仲、沈伟锦、钱秋梅、徐莉莉等承担的拓谱的工作,对各位好友的帮助支持,我极为感恩,深表敬意。

  (本文为《上海老城厢路地名掌故》印谱的跋,枾为编者所加。)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51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养生/新民健康
从夏到夏
“舍生而取义”
清荷(中国画)     
上海老城厢的文化内涵
不忘初心
1990年的夏天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上海老城厢的文化内涵 2017-08-21 2 2017年08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