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本报推出了“老字号·新气象”系列报道。上月,收到一封读者来信。这位陈姓读者的信字迹很工整,他说,看了我的文章,得知老字号报道告一段落,他之前已经收集了刊登相关报道的晚报,数了数,还差12篇,如果报社资料全,能找到这几份报纸,他愿意买下来。他在信中一一列出了38篇篇目。
接到来信,我与陈先生电话联系。他在电话中说:“我在家里又找到8份报纸,现在还差4篇了!”于是,我请负责编辑这一系列报道的王欣帮忙,找到了刊登这4篇报道的报纸,给他寄去了。
办报纸的人,最高兴的是写的文章、编的版面有人看。不过,我们也没想到,竟有人把这50篇报道全部收藏起来了。而且老字号系列报道第一篇是今年1月5日,那么,这位读者把今年的新民晚报都留着在家里,该是很厚的一叠了!用流行语来说,他是晚报的“铁粉”,对老字号是“真爱”。这也说明,这组报道的策划、采编的确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我还告诉陈先生,我们已经把老字号报道集结成书,将在今年的上海书展首发,欢迎他来参加首发式。
前晚,《老树花开无丑枝》首发式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现场,我见到了陈先生。他年约七旬,精神很好,脖子上挂了一个颇为专业的相机,已经买好了书,兴致勃勃地在现场摄影。活动结束后,他又发来短信:“老字号的新民晚报宣传上海老字号,很有意义。上海老字号是海派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品牌的精华,是上海的创造力。同样,88岁的新民晚报源源不断飞入寻常百姓家,也是在不断创新中开着新花,吸引着自费订阅的广大读者。祝晚报年年鲜花朵朵。”
老读者对老字号的评价,非常贴切;对我们晚报的厚爱,让人感动。
时代在发展,媒体也在改变。近来晚报通过媒体融合,传播方式大大丰富,吸引了更多的读者、受众;沟通方式也改变了,受众和我们的互动更为便捷、迅速。然而,也有东西没有改变,那就是新闻人的执着追求,以及读者对新民晚报的热爱。不断为读者和受众送上“鲜花朵朵”,永远是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