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晚,由靳东、韩江、谭韶远联合发起创建的北京当代话剧团首创作品《海上夫人》将在美琪大戏院上演。而从《日出》中走出来的“陈白露”(陈数),将步入大海,化身易卜生笔下的“海上夫人”,在理想和现实中寻找永恒的宁静。
匹配度不如“陈白露”
《海上夫人》是易卜生戏剧中很具象征主义风格的一部作品。它用大海、乡愁等意象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女性在追求自由征程中的种种探索与挣扎。
该剧讲述了灯塔守护人的女儿艾鲡达在父亲去世后,嫁给了比自己年长很多的凡戈尔医生,并且成了他两个女儿的继母。婚后的艾鲡达跟随丈夫搬到峡湾地区生活,却难以放下对大海的思念,常在海边流连,被称作“海上夫人”。夏季,一条大船从海上沿着蜿蜒的航道驶进峡湾,它带来了一个陌生男人,并由此揭开了一段神秘往事。当海上来的爱人和现实中的丈夫将自由选择的权利交予艾鲡达时,她反倒却步了。
艾鲡达于陈数而言,算不得是命中注定的角色,“她同我的匹配度,没有‘陈白露’高。但她是我在对的时间里遇见的对的角色。我想要尝试演绎这样带着思考和启发的人物,相比以喜悦悲伤的情绪感染观众,我更在意的是我能否做出更加深刻的表演,让观众去代入,去思考。”
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角色,如同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同样重要。”这句话,陈数在接受采访的当晚,说了两遍。
作为女人,她是珍惜爱的缘分的人;作为演员,她是珍惜角色缘分的人。在陈数看来,《日出》中的那个陈白露,就是特别适合自己的角色:“特别对的时间遇上了她,无论是年龄,生活的阅历,生命的积累,都恰到好处。‘陈白露’对我的意义是更加确定了我和舞台的关系。”而《海上夫人》中的艾鲡达,则是生命成长到一个阶段,难以抗拒的诱惑和冒险。
“这不是传统型的剧本,有强烈的象征主义。这本是导演王媛媛为现代舞锁定的素材。它抽象到我们得花大量时间来探讨怎样让它‘落地’,探讨其核心思想价值,而不是表演的细节。”对于这样高深的作品,能否符合当下戏剧观众偏娱乐化的口味,陈数丝毫不在意:“话剧在今天的意义应该不再是讲故事,我们要提供的表演是能够让观众沉浸式代入,看见自我,看见人,看见人性和人心。”
演员的职能是表演
在当红的时间节点来登台演话剧,这种“投入产出比”极低的事儿,陈数并不是第一次做了。2008年,因《暗算》而红透大江南北的陈数,放弃了将近60部电视剧的邀约,毅然决然地投入了话剧《日出》的排练,然后在全国巡演了大半年。如今,《择天记》正在热播,档期紧到不行的陈数,又“旧戏重演”跑来演话剧。对此,陈数也很明白周遭“看不懂”的目光:“我知道很多人不理解,觉得我在浪费时间,没关系,我不介意。在我看来,演员的主要职能是表演,不是所谓的‘成功’。”
而当被问及如果自己就是艾鲡达,会如何在爱情的理想和稳当的现实中抉择时,陈数现身说法:“你看最近《择天记》播得不错,但我还是来演《海上夫人》了,这就是我的原则。”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