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金砖峰会吸引全球目光,因为它不止于持续了前几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全球经济治理和金砖国家内部经济合作的大方向,还在于提出了新的合作领域和具体方案,把金砖合作水平提高到新层次,尤其提出“金砖+”设想,将金砖合作机制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合作的核心载体,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2009年金砖峰会机制运行后,金砖国家合作不断发展。首先,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全球经济治理中,金砖国家协调立场,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经济政策协调等展开有效合作,2014年峰会决定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库,就是推动现有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具体部署,显示了金砖国家合作推动改革的决心和努力。其次,金砖国家内部合作取得诸多成果,如2015年峰会上发表《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提出贸易投资、制造业和矿业加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资金融通、科技创新、信息通信技术合作等重点合作领域及合作举措,通过了《金砖国家电子商务合作框架》,全面启动金砖国家电子商务合作,为促进实现金砖国家一体化大市场,支持中小微企业,增强贸易促进合作提供了指导意见。最后,金砖峰会的合作机制提升了金砖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金砖国家不再是金融市场上资产投资的“虚拟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机制,对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厦门金砖峰会预示着金砖合作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首先,峰会不仅继续推进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深入合作,提出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以及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以及应急储备库未来的改革目标,还在维护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自由贸易体制和国际税收合作上表明共同立场。其次,在成员国自身合作上,在原有贸易投资、技术、金融、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领域外,提出新的合作领域(如工业政策、能源合作、减贫机制、可持续发展、反腐败、数字经济、劳动力市场、政府信息交流等),把金砖国家经济务实合作提升到新水平。第三,把金砖合作机制从经济合作为主,推广至国际政治安全合作,使得金砖国家的声音和话语权不只限于全球经济治理,而对全球地区热点问题(如中东和平、反恐、网络空间安全等问题)发表了声明,凸显了金砖国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将发挥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金砖+”的合作模式,奠定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合作的核心平台的地位,“金砖+”不仅意味着金砖国家合作内容不断扩容,也意味着金砖国家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将逐步走向机制化,现在金砖国家峰会举办期间,都会由东道国邀请非金砖新兴市场国家代表参加,这一模式将进一步机制化,为今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扩容奠定基础。
厦门金砖峰会还有力地回应了国际社会对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质疑之声。近两年,由于国际环境变化,尤其美欧在金融危机后采取的一系列调整措施产生“溢出效应”,将一部分成本转嫁给新兴市场国家,一些金砖国家遭遇短期经济困难,经济增速有所下降,金融市场出现一些动荡,有些国家甚至出现国内政治一些不稳定的现象。这使得一些发达国家的舆论发出“金砖国家褪色”的质疑声。此次峰会上,习主席坚定地宣布:“金砖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潜力和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对此充满信心。”习主席的讲话,峰会期间金砖领导人传递的信息,以及峰会通过的《厦门宣言》,都证明金砖的光芒没有褪色,金砖合作将迎来又一个更加辉煌的十年。
作为金砖国家一员,中国在推进合作机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促进作用。习主席强调:“金砖国家不搞一言堂,凡事大家商量着来。”由于中国可观的经济规模和积极推进合作的态度,愿为金砖合作贡献更多的力量和资源,中国在金砖合作机制推进中所起的作用不仅得到其他金砖成员的高度认可,也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此次峰会期间,中国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捐赠400万美元,用于该行做项目准备基金,用于相关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帮助制定国家间伙伴关系计划、开展项目周期调研等。习主席还宣布,中方将设立首期5亿元人民币的金砖国家经济技术合作交流计划,用于加强经贸等领域政策交流和务实合作。这些都得到金砖国家的普遍欢迎,也反映了中国推动“南南合作”的强烈意愿。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不仅打破了发达国家对国际事务的垄断,其有效的内部合作潜力和给成员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潜在机会,都让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南南合作”产生新的热情。许多非洲、拉美国家对于中国在凝聚发展中国家合作意愿和共识方面的努力和能力表示高度认可,参加此次峰会的非金砖国家领导人也都表示愿与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增强合作,携手规划美好未来,应对世界经济调整带来的挑战,共建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厦门金砖峰会注定将成为金砖国家合作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合作的里程碑。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