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市教科院实验小学:作业不再是苦差事
~~~上海市教科院实验小学:作业不再是苦差事
~~~上海市教科院实验小学:作业不再是苦差事
~~~上海市教科院实验小学:作业不再是苦差事
~~~上海市教科院实验小学:作业不再是苦差事
     
2017年09月0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孩子一个有温度的课堂
上海市教科院实验小学:作业不再是苦差事
陆梓华 潘晨聪
  有这样一所学校,在这儿,孩子们可以自己设计作业,可以主动选择作业量和难度,甚至可以和大小伙伴共同完成作业。这就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在校长方臻眼中,提高成绩,绝非仅有刷题一条路,如何让作业变得有趣味、有挑战更有意思,成了老师们费心琢磨的大事儿。

  作业变样 学习热情被激发

  方臻告诉记者,实验小学与教科院开展的《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课题始于2012年。起初,并没有得到全体家长的认可。“作业减负我们支持,但也担心影响学业。”方臻不止一次听到家长矛盾的心声。

  以更少的作业量,获得更多的认知效能;让学生有更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在作业中体会知识间的关联和应用……实验小学为全新的作业设计改革,定下了七大原则。老师们开始尝试放手——机械设计类作业,作业量交由学生决定;中、高年级学生可主动选择难度,主动挑战更高水平的作业。

  若在以往,语文上完一篇课文,等着孩子们的总是几道课后习题。但是,当语文老师汤秀芝写完五年级课文《天上偷来的火种》最后一笔板书时,发现孩子们仍沉浸在希腊神话故事中,眼神专注而期待。于是,汤秀芝决定,让作业变个样。在她启发下,第二天,学生带来了各个版本的《希腊神话》。一篇语文课文,引出了一项以“穿越古希腊”为主题的“长作业”。在两个月时间中,同学们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制作电子小报、陶俑,撰写读书笔记,表演情景剧等形式,形象地呈现了他们眼中的古希腊。

  类似的变化,在各门学科中发生着。自然课有一项课后作业“数米粒”,要求学生回去统计一把米粒中好的、坏的、有瑕疵的各类米粒数量。第二天回收的作业里,不少学生很“凑巧”地回答了整百整千。学生们老老实实告诉老师,“数一把米粒费时费力,太麻烦了”,同时,也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用“数一小瓶盖米粒”取而代之。看着孩子被激发的探究热情,一些原本因为内容与考试无关反对这类作业的家长,现在却建议教师以后每一个学期开展类似的作业活动。

  课堂变身 不满足你讲我听

  作业的研究引发了实验小学的“鲶鱼效应”,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情绪投入?2014学年,实验小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建设“灵动课堂”。数学课上,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前,学生会拿到一张不同年级、学科自制的“研学单”。单上有“我的经验”“我的学习”“我的收获”“我的疑问”四小块区域,学生只需用10分钟不到的时间即可完成。他们在课堂上看到的不是既定的公式定理,而是学单上自己和同学凭生活与学习经验甚至想象得出的面积计算方法。

  “一天七节课,如果学生一味的被动接受,对充满好奇的孩子来说收效就太低了。”方臻认为,课堂不应是冷冰冰的满堂灌,小学阶段要给孩子一个有温度的课堂,这样,他们才会生长出求知的意愿、勇气和能力。

  本报记者 陆梓华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记者 潘晨聪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阅读上海100胜68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13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2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28版:好吃周刊
   第A29版:好吃周刊/美食物语
   第A30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A31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A32版:广告/新民健康
上海造“中国心”在张江诞生
以“书”弘“法”
杨浦职校汽修小将 冲刺世界技能大赛
给孩子一个有温度的课堂
中国福利彩票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8给孩子一个有温度的课堂 2017-09-07 2 2017年09月07日 星期四